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教学片段:①出示买卖的情境图(图标有泳圈的单价l2元,篮球的单价15元)。

②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③探索算法多样化。

师: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算式怎样列?‘生:l5×3一

师:应该怎样算呢?

生1:我用加法15+15+15—30+15—45(元)

生2:我用乘法10×3—305×3—1530+15—45(元)生3:把l5看成3个5,共有9个5,得45(元)

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生1:用加法。

师:用加法也可以。生2:用乘法。

师:好的。

④练习70×5—24×2—13×5—31×3—34×2—24×4一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

学生练习时,笔者观察了7位小朋友所用的方法,其中有4位是采用加法的……

问题:

请从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层面上加以分析。

答案

参考答案:

算法优化不是群体或教师的优化,而是学生个体的学习、体验与感悟的过程,对个体而言,是个体对原有的计算方法优化的过程,是个体思维发展、提高的过程。如果不对算法进行优化,那么学生就没有收获,没有提高。在优化算法的过程中,教师务必注意两点:

第一,优化的主体是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教师应把选择判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优化的过程是学生FI我完善的过程,产生修正A我的内需,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教师在评价算法时,不要讲“优点”,而要讲“特点”,把优点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这才能达到优化的目的。

第二,教师要明确“优化”并不是统一一种方法。把优化的过程作为引导学生主动寻找更好方法的过程,尊重学生的选择。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