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2)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3)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4)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5)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6)           ,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答案

(1)、一蓑烟雨任平生。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4)、梧桐更兼细雨

(5)、人比黄花瘦

(6)、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实验题

学习了液体压强的知识之后,某兴趣小组同学研究同一圆柱体浸没在液体中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规律。如图所示,他们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酒精,将一圆柱形金属块竖直浸没在酒精中,并用仪器测出金属块上、下表面受到的酒精的压强p1p2,再换用水重复上述实验(已知ρ酒精ρ),并将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 

表二

实验

序号

上表面

深度h

(厘米)

上表面的压强p1

(帕)

下表面的

压强p2

(帕)

1107841176
22015681960
33023522744

实验

序号

上表面

深度h

(厘米)

上表面的压强p1

(帕)

下表面的

压强p2

(帕)

4109801470
52019602450
63029403430
 

(1)由表一(或表二)数据中同一圆柱体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p1随上表面深度h变化的规律,可以得出结论:同一圆柱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         (15)         

(2)由实验序号     (16)      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浸没在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同一圆柱体上表面或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也越大;

(3)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到:同一圆柱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时,深度不同,        (17)            保持不变。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到:_________(18)_____________。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