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一个了不起的怪老头:辜鸿铭

①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不看辜鸿铭。

②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是一个标准的东西南北人。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翻译成英文和德文。他凭三寸不烂之舌,向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③辜鸿铭博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的声名很快在欧美驻华人士中传扬开来。他给祖先叩头,外国人嘲笑说:“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饭菜了吗?”辜鸿铭马上反唇相讥:“你们在先人墓地摆上鲜花,他们就能闻到花香了吗?”英国作家毛姆来中国,想见辜鸿铭。毛姆的朋友就给辜鸿铭写了一封信,请他来,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其前来。毛姆没办法,自己找到了他的小院。一进屋,辜鸿铭就不客气地说:“你的同胞以为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只要一招手,我们就非来不可。”一句话,让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毛姆立时极为尴尬,不知所措。

④同时,作为东方文化的捍卫者,辜鸿铭的声誉也逐渐显赫起来。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公开对学生们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用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良敦厚的品德,去晓谕那些四夷之邦。”在那个时候,他还称西方为“四夷之邦”。为此,许多人仅仅把他当成一个笑料的制造者,却忽略了他内心的痛苦,忽略了他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忽略了他对这片土地命运的深切关注,也忽略了他曾做出的坚定而绝望的挣扎。

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争,就须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辜鸿铭为中华传统之断落而忧患,为炎黄文明之涂炭而忧患。他在笔记《张文襄幕府纪闻》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自尊与忧患的深层叹息。

⑥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他以狂放来保护强烈自尊的方式。当时西方人见到中国街市当中遍挂“童叟无欺”四字,常对他说:“于此四字,可见中国人心欺诈之一斑。”辜鸿铭顿时语塞,无以自遣。实际上,因为眼界比同时代的人要开阔许多,那种不幸辜鸿铭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更清楚、更深刻。由此,他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用偏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可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慈禧太后过生日,他

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袁世凯死,全国举哀三天,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里大开堂会,热闹了三天。

⑦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哄堂大笑,他却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小题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辜鸿铭既是一个博学多才,言辞敏捷,具有强烈民族自尊的、了不起的人,也是一个顽固守旧、行为狂放的怪老头。

B.文中多处引用辜鸿铭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性格和思想,第④自然段中他在北京大学的讲话,蕴含着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

C.面对西方人的嘲笑与无礼,辜鸿铭总是针锋相对,坚决反击,毫不留情,这令西方人对辜鸿铭很反感。

D.文章第⑤段承上启下,既揭示了上文人物言行反映的深刻思想,也阐明了下文人物狂放态度的根源,使文章内容收放自如。E.辜鸿铭努力捍卫着中 * * 的尊严,受到世界各国学者文人的尊敬,却在国内屡遭自己同胞和学生的嘲笑和误解。

小题2:从文章后五段看,辜鸿铭的“了不起”“怪”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结尾一段中辜鸿铭的话“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有什么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结合第⑤段画线句子,试分析辜鸿铭生活的时代对他有什么影响。你认为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DB

小题2:“了不起”表现在:①博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②讥笑西方人,传播、捍卫中国文化。③慈禧生日,“贺诗”讥讽。④袁世凯丧日,大开堂会,热闹三天。⑤在傲慢的西方人面前保持作为中国人的尊严。

“怪”表现在:留辫子、穿旧服等行为。

小题3:语言深刻、辛辣,“有形”和“无形”的对比,使语意鲜明;其中,留辫子是他的偏执行为,他以这种方式来表明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遭遗弃的痛心,而头上无辫子、心中却存有诸多守旧思想的人的虚伪也令他不齿。观点一针见血,直击对方要害,表现了人物的灵敏、睿智。

小题4:第一问:辜鸿铭生活在清末民初时期,此时西方入侵,国内混乱,内忧外患使他内心痛苦,绝望挣扎,他用狂放的行为维护民族尊严。

第二问: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在带给我们学习机会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挑战。我们必须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强烈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才能适应这个时代。

题目分析:

小题1:A.“顽固守旧”错,文中虽有穿旧服、留辫子之行为,但这是为了反映人物热爱东方文化、维护民族自尊的品性。C.“很反感”于文中无据。E.从本文看,并没有体现“屡遭”。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欣赏作品中人物的形象的能力。要做此题,需要从原文中找出介绍和描写辜鸿铭的语句,再根据关键词“了不起”和“怪”进行梳理,就可以得出答案。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的含义,要从手法入手,分析效果,结合感情和主旨进行。这句话用了对比和比喻的修辞,一针见血地、有力地回击了别人对他的攻击,表现了人物的睿智。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第一问是理解句子的含义。回答第一问,需要从原文找到关键句,“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他以狂放来保护强烈自尊的方式。”作者的评价指出了辜鸿铭的心理状态。第二问是个探究性题目。回答时,要联系文本和自身的经历,谈出自己的看法,要言之有据。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伯颜,蒙古八邻部人,长于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曰:“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与谋国事,恒出廷臣右,世祖益贤之,敕以中书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曰“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二年七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众服曰:“真宰辅也。”

  甲戌,会师于襄阳,分军为三道并进。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由中道循汉江趋郢州。万户武秀为前锋,遇水泊,霖雨水溢,无舟不能涉。伯颜曰:“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乃召一壮士,负甲仗,骑而前导,麾诸军毕济。癸巳,次盐山,距郢州二十里。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伯颜荡舟由藤湖入汉江。诸将请曰:“郢城,我之喉襟,不取,恐为后患。”伯颜曰:“用兵缓急,我则知之。攻城,下策也,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伯颜殿后,不满百骑。十月戊午,行大泽中,郢将赵文义、范兴以骑二千来袭,伯颜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

  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诸将请点视其仓库军籍,遣官镇抚,伯颜不听,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来言渡江之期,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阿术乃自来,伯颜曰:“此大事也,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吾实乎?”潜刻期而去。乙未,军次蔡店。丁酉,往观汉口形势。宋淮西制置使夏贵等,以战舰万艘,分据要害,兵不得进。乃围汉阳军,声言由汉阳渡江,贵果移兵援汉阳。伯颜乘虚兵进汉口,大捷。

  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希贤固请,与之。世祖崩,伯颜总百官以听。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伯颜曰:“何时无盗,今以谁命而诛之?”人皆服其有识。

  伯颜深略善断,将二十万众伐宋,若将一人,诸帅仰之若神明。毕事还朝,归装惟衣被而已,未尝言功也。大德八年,卒,追封淮安王,谥忠武。(选自《元史。列传十四》,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白事,有难决者——同辈     

B.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洪亮、激昂     

C.诸军毕济——指挥     

D.潜期而去——约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非诸侯王臣也,留事朕——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吾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C.主上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吾实乎——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相属

D.围汉阳军,声言由汉阳渡江——入见。问:“何以战?”     

3.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伯颜深略善断的一组是 (     )    

① 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     

② 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     

③ 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     

④ 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     

⑤ 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     

⑥ 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伯颜长相魁梧,英勇善战,深略善断,因而世祖很欣赏他,并下令将右丞相的妹妹许配给他。     

B.伯颜身先士卒,当军队渡河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充满豪情地勉励大家,然后穿好盔甲,自己作为前导,带领军队渡过了河。     

C.伯颜为人清廉,能严格约束部下,所以攻占复州后,当诸将请求派人接管时,他没有同意,并且明确宣布,诸将不得入城。

D.选文在文字安排上详略得当。详写传主的军功武略,略写他谦恭廉洁忠诚的人品,人物的形象显得比较丰满。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