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 * * ,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

答案

答案:A

题目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全民族抗战的史实的史记能力,分析题目,B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C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威逼南京政府投降发动的一次事变,D项是张 * * ,杨虎城发动的一次逼蒋抗日的兵变,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东北地区”和“十四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1945-1931=14年,本题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史记能力,九一八事变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希望同学们注意去把握。

阅读理解与欣赏

邯郸学步

(一)

       相传在战国时候,赵国的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燕国的寿陵有个青年人,不顾路途遥远,跋山涉水,赶到邯郸来学习当地人走路的姿势。     

       他整天呆在邯郸的大街上,看人家走路,边看边琢磨人家走路的特点,还跟在后边模仿。跟这个人后边走几步,再跟那个人后边走几步,可是学来学去,总是不像,始终也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步法。

       这个青年人心里想,也许是因为自己习惯了原来的走法,所以学不好。于是他索性丢掉原来的走法,从头学习走路。他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既要想着手脚如何摆动,又要想着腰腿如何配合,还得想着每一步的距离……弄得他手足无措。

       他一连学了几个月,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法,还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后来,他只好爬着回到故乡。  

(二)

       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 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汉书》    

       [注释]  ①曾:却。     未:没有。    得:学会。  仿佛:大概。   

                  ②故步:原来走路的步法。   

                  ③遂:于是、只有。  匍匐:爬行。  归:回去。耳: 语气词。

1.文段(二)是文言文,对照文段(一)及注释,读懂它的意思。 

2.与文段(二)中“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这一句意思相似的是哪一句?在文段(一)中用“        ”画出。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邯郸学步”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选一选,填一填。   

              鹦鹉学舌    东施效颦    标新立异    独辟新径

     A.反义词。

        邯郸学步——(       )(       )

     B.近义词。 

        邯郸学步——(       )(       )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