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18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鱼百许头:___________       (2)俶尔远逝:___________

(3)斗折蛇行: ___________       (4)不可久: 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题3:本文多处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请结合所给语段选择一处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

小题1:大约  忽然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停留       

小题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小题1:示例一:写鱼:先写“影布石上,佁然不动”的静态画面,后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活动画面,妙趣横生。

示例二:写溪流:“斗折”写的是溪身,这是静止的;“蛇行”写的是溪水,这是流动的。一动一静,各具特色。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斗”这个字就是使动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比如:彻、凄、寒、悄怆幽邃等字。

小题1: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方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出效果即可。

单项选择题

铜奔马正名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载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问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椒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丈后有“之属”一词.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毋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两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组是_________.

A.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纭

B.“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两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

C.“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

D.“飞廉铜马”一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