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阅读与理解。(4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4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小题1:孔子总结了从十五到七十的人生,反映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1分)
小题2:请根据孔子和子夏的对话谈谈你对“绘事后素”的理解。“起予者商也”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品格?(3分)
小题1:循序渐进的思想。
小题1:“绘事后素”,即先有底子然后绘画;(1分)在文中,“绘”比喻礼,“素”比喻仁义道德,即礼以仁义道德为基础。(1分)//“起予者商也”反映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虚好学的品格(或及时鼓励学生的品格)(1分)
小题1: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这里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理念之一循序渐进的思想。小题1:这里考查的是对内容理解和人物的评价。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由事推人,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即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虚好学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