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新航路开辟

材料一 吾已下令俘获留人,拟送国王和王后二位陛下,……二位陛下从六名土著中可看出,彼等对军事一无所知。其实,只要国王和王后一声令下,吾等即可把所有土人带到卡斯蒂利亚,或将其全部拘留岛上,因为我们五十人足可征服其所有人,并随心所欲的支配他们。

——节选自《航海日记》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时代新旧大陆的相遇,……最积极的后果之一就是玉米、南瓜、西红柿、马铃薯、蕃薯、花生等美洲粮食作物输入旧世界。它不但极大地改变了欧洲人的餐桌,也养活了更多人……这是新旧两个世界之间一场宏大的物种交换。……这种交换并不平等:欧洲人在这里收获了大量的粮食、赢得了巨大的利润,而他们携带的天花、麻疹病毒,也造成了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

——《哥伦布大交换》(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

材料三 两座英雄纪念碑和一座双面碑

在菲律宾麦克坦岛有两座相距不过百米的英雄纪念碑,它们分别是:1866年西班牙人为纪念麦哲伦而树立的英雄纪念碑和1952年菲律宾为纪念杀死麦哲伦的酋长拉普拉普树立的英雄纪念碑。

在岛上还耸立着一块铜碑,碑的正反两面用英文镌刻着麦哲伦和拉普拉普这两位敌对人物的事迹。

正面写着:“菲律宾土著人抵抗欧洲人入侵,在此击毙其统帅麦哲伦。”

背面写着:“麦哲伦与菲律宾土著人激战,受伤后身亡于此。后来其部下继续西航,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海。” 

问题:(25分)

(1)材料一中,“吾”指的是________,支助他的“国王和王后”指的是________(国家)的王室。他带领船队横渡____________,抵达了________。(4分)

(2)对于麦哲伦船队与菲律宾土著人的激战,为什么会有以完全不同口吻撰写、记载同一事件的两篇碑文?双面碑和两座英雄纪念碑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6分)

(3)你是如何看待新航路开辟的?(15分)

答案

哥伦布;西班牙;大西洋;美洲。(4分)

原因:对于同一历史事件,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双面碑辩证的诠释了“文明”与“野蛮”的关系。(2分)麦哲伦给菲律宾人带来了西方的文明,同时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是人类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应该纪念;(1分)拉普拉普在殖民化浪潮中战胜了野蛮的西方入侵者,功不可没,值得纪念。(1分)

启示:历史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审视,“双面碑”让人看到了宽容、尊重和公正。(2分)

3)(15分)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答案1为最高层次的答案。

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抽象视角:如指出新航路开辟、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活动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对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指出哥伦布、麦哲伦等冒险家的两重身份;新航路开辟对于“新旧”两个世界的不同影响。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地解释。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海洋探险和殖民扩张紧密相连。新航路开辟促成人类历史的进步。新航路开辟给亚、非、美洲人民带来空前浩劫。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答案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病隙碎笔(节选,有改动)

有一回记者问到我的职业,我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这不是调侃,我这48年大

约有一半时间用于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成群结队好像都相中我这身体是一处乐园。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有人劝我去佛堂烧炷高香,求佛不断送来好运,或许能还给我各项健康。我总犹豫。不是不愿去朝拜,佛法博大精深,但我确实不认为满腹功利是对佛法的尊敬。便去烧香,也不该有那样的要求,不该以为命运欠了你什么。莫非是佛一时疏忽错有安排,倒要你这凡夫俗子去提醒一二?唯当去求一份智慧,以醒贪迷。佛门清静,凭一肚子委屈和一叠账单还算什么朝拜?

约伯的信心是真正的信心。不断的苦难曾使约伯的信心动摇,他质问上帝:作为一个虔诚的信者,他为什么要遭受如此深重的苦难?但上帝仍然没有给他福乐的许诺,而是谴责约伯和他的朋友不懂得苦难的意义。上帝把他伟大的创造指给约伯看,意思是说:这就是你要接受的全部,威力无比的现实,这就是你不能从中单单拿掉苦难的整个世界!

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倘其预设下丝毫福乐,信心便容易蜕变为谋略。甚至光荣,也可能腐蚀信心。在没有光荣的路上,信心可要放弃么?以苦难去作福乐的投资,或以圣洁赢取尘世的荣耀,都不是上帝对约伯的期待。

曾让科学大伤脑筋的问题之一是:宇宙何以能够满足如此苛刻的条件——阳光、土壤、水、大气层,以及各种元素恰到好处的比例,以及地球与其他星球妙不可言的距离——使生命孕育,使人类诞生?若一味地把人和宇宙分而观之,人是人,宇宙是宇宙,这脑筋就怕要永远伤下去。天人合一,科学也渐渐醒悟到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任何部分之于整体,或整体之于部分,都必定密切吻合。譬如一只花瓶,不小心摔下几块碎片,碎片的边缘尽管参差诡异,拿来补在花瓶上也肯定严丝合缝。而要想复制同样的碎片或同样的缺口,比登天还难。

撒旦不愧是魔鬼,惯于歪曲信仰的意义。撒旦对上帝说:约伯所以敬畏你,是因为你赐福于他,否则看他不咒骂你!上帝想看看是不是这样,便允许撒旦夺走了约伯的儿女和财产,但约伯的信心没有动摇。撒旦又对上帝说:单单舍弃身外之物还不能说明什么,你若伤害他的身体,看看会怎样吧!上帝便又允许撒旦让约伯身染恶病,但信者约伯仍然没有怨言。约伯没有让撒旦的逻辑得逞。可是,他却几乎迷失在另一种对信仰的歪曲中:“约伯,你之所以遭受苦难,料必是你得罪过上帝。”这话比魔鬼还可怕,约伯开始感觉到委屈,开始埋怨上帝的不公正了。

这样的埋怨我们也熟悉。好几次有人对我说过,也许是我什么时候不留神,说了对佛不够恭敬的话,所以才病而又病,我听了也像约伯一样顿生怨愤——莫非佛也是如此偏爱恭维、心胸狭窄? 但是,正如上帝指给约伯看到的那样,生活从来就布设了凶险,不因为谁的虔敬就给谁特别的优惠。

可是上帝终于还是把约伯失去的一切还给了约伯。关键在于,那不是信心之前的许诺,不是信心的回扣,那是苦难极处不可以消失的希望呵!上帝不许诺光荣与福乐,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

1. 你怎样理解文章第4段说的“苦难的意义”的具体含义?(5分)

2.作者为什么要说“佛门清净,凭一肚子委屈和一叠账单还算什么朝拜”?(6分)

3.文章第6段用花瓶来打比喻,要说明的观点是什么?(5分)

4. 多种重病缠身的作者先是想“逃避这个世界”,后来又认识到“一个人出生了,就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并且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对佛是否朝拜、对约伯如何看待,思想上又有了新的认识。通观全文,你觉得作者的认识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不超过20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