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以下不属于国际争端解决的政治方法的是:( )

A.谈判与协商

B.斡旋

C.调查

D.仲裁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考点] 国际争端的解决方法 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方式是由有关国家通过外交途径进行的,因而也称为外交方法,包括:谈判和协商,斡旋与调停,调查和和解。仲裁属于国际争端的法律解决方法。这是需要区分的。

问答题

某医院决定投资一亿余元,兴建一幢现代化的住院综合楼。其中土建工程;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定施工单位,但招标文件对省内的投标人与省外的投标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也明确了投标保证金的数额。该院委托某建筑事务所为该项工程编制标底。2000年10月6日招标公告发出后,共有A、B、C、D、E、F 6家省内的建筑单位参加了投标。投标文件规定 2000年10月30日为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2000年11月13日举行开标会,其中,E单位在2000年10月30日提交了投标文件,但2000年11月1日才提交投标保证金,F单位撤回投标文件。开标会由该省建设委员会主持。结果,某所编制的标底高达6200多万元,而其中A、B、C、D 4家投标单位的投标报价均在5200万元以下,与标底相差1000万余元,引起了投标人的异议。这4家投标单位向该省建设委员会投诉,称某建筑事务所擅自更改招标文件中的有关规定,多计、漏算多项材料价格。为此,该院请求省建设委员会对原标底进行复核。2001年1月28日,被指定进行标底复核的省建设工程造价总站(以下简称总站)拿出了复核报告,证明某建筑事务所在编制标底的过程中确实存在这4家投标单位所提出的问题,复核标底额与原标底额相差近1000万元。

由于上述问题久拖不决,导致中标书在开标3个月后一直未能发出。为了能早日开工该院在获得了省建设委员会的同意后,更改了中标金额和工程结算方式,确定某省某公司为中标单位。

问题久拖不决后,某医院能否要求重新招标为什么?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8分)

李秉,字执中,曹县人。少孤力学,举正统元年进士,征入都察院理刑,寻改户部主事。宣府屯田为豪占,秉往视,归田于民,而请罢科索①,边人赖之。

景泰二年命佐侍郎刘琏督饷宣府,发琏侵牟状。即擢右金都御史代琏,兼参赞军务。宣府军民数遭寇,牛具悉被掠。朝廷遣官市牛万五千给屯卒,人予直,市谷种。琏尽以畀京军之出守者,一不及屯卒,更停其月饷,而征屯粮甚急。秉尽反琏政,厚恤之。军卒自城守外,悉得屯作。凡使者往来及宦官镇守供亿②科敛者,皆奏罢,以官钱给费。寻上边备六事,言:“军以有妻者为有家,月饷一石,无者减其四。即有父母兄弟而无妻,概以无家论,非义。当一体增给。”从之。时宣府亿万库颇充裕,秉益召商中盐纳粮,料饬戎装,市耕牛给军,军愈感悦。

三年冬,命兼理巡抚事。顷之,又命提督军务。秉尽心边计,不恤嫌怨。劾总兵官纪广等罪,广讦秉自解。帝召秉还,以言官交请,乃命御史练纲,给事中严诚往勘,卒留秉。时边民多流移,秉广行招徕,复业者奏给月廪。军家为寇所杀掠无依者,官为养赡,或资遣还乡。厘诸弊政,所条奏百十章,多允行。

三年冬,吏部尚书王翱致仕,廷推代者,帝特擢秉任之。乘锐意澄仕路。监生需次八千余人,请分别考核。黜庸劣者数百人,于是怨谤纷起。会朝觐考察,秉斥退者众,又多大臣乡故,众怨交集。大理卿王概亦欲去秉代其位,乃与彭华谋,嗾同乡给事中萧彦庄劾秉十二罪,且言其阴结年深御史附己以揽权。帝怒,以秉徇私变法,负任使,落秉太子少保致仕。方秉之被劾也,势汹汹,且逮秉。秉谓人曰:“为我谢彭先生,秉罪惟上所命。第毋令入狱,入则秉必不出,恐伤国体。”因具疏引咎,略不自辩。

( 选自《明史•李秉传》)

【注】①科索:赋税。②供亿:按需要供应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概以无家论,非义           义:合理。

B.秉尽心边计,不恤嫌怨      恤:怜悯。

C.广讦秉自解                 讦:攻击。

D.厘诸弊政                   厘:改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归田于民,而请罢科索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军以有妻者为有家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C.方秉之被劾也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D.因具疏引咎,略不自辩             因击沛公于坐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秉“尽心边计”的一项是

①秉往视,归田于民,而请罢科索

②景泰二年命佐侍郎刘琏督饷宣府,发琏侵牟状

③朝廷遣官市牛万五千给屯卒,人予直,市谷种

④秉广行招徕,复业者奏给月廪

⑤军家为寇所杀掠无依者,官为养赡,或资遣还乡

⑥第毋令入狱,入则秉必不出,恐伤国体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李秉刚正不阿,不计个人得失,敢于揭发侍郎刘琏侵害屯卒利益的罪状,虽因此而遭诬陷,但仍继续弹劾总兵纪广。

B.李秉少年时学习刻苦,中进士后受到皇帝重用,在担任户部主事时,他把被豪强侵占的屯田归还给老百姓,赢得了边民的信赖。

C.李秉对屯垦戍边工作尽心尽力,他鼓励屯作,使府库充裕;整饬边备,革除弊政,所上 奏百余章建议,人多得到皇帝批准而施行。

D.李秉在担任吏部尚书时,锐意整顿吏治,罢汰庸劣,因而得罪众臣,遭到他们的怨恨诽谤,皇帝认为他有负使命,将他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