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列体系结构中,最适合于多个任务并行执行的体系结构是 (4) 。
流水线控制方式下, (5) 是全局性相关,流水线机器对全局性相关的处理不包括 (6) 。静态流水线是指 (7) 。
假设并行(阵列)处理器的16个处理器编号为0—15,采用单级Cube3网络互联时,与13号处理器相连的处理器的编号为 (8) 。
在下列几项中,不符合RISC指令系统特点的是 (9) 。
A.猜测法
B.提前形成条件码
C.设置相关专用通道
D.加快短循环程序的执行
参考答案:C
在下列体系结构中,最适合于多个任务并行执行的体系结构是 (4) 。
流水线控制方式下, (5) 是全局性相关,流水线机器对全局性相关的处理不包括 (6) 。静态流水线是指 (7) 。
假设并行(阵列)处理器的16个处理器编号为0—15,采用单级Cube3网络互联时,与13号处理器相连的处理器的编号为 (8) 。
在下列几项中,不符合RISC指令系统特点的是 (9) 。
A.猜测法
B.提前形成条件码
C.设置相关专用通道
D.加快短循环程序的执行
参考答案:C
(12分)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
[猜想]
甲: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理论分析]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
;
(2)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他的理由是
。
[实验设计]
(3)为证实丙同学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
1.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 | |
2.在加热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
实验方法 |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
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滴加数滴酚酞溶液。 | 物质的量浓度大的溶液中酚酞红色消失 证明 |
方案二:向原红色消失的溶液中加 (填试剂名称) | 红色重新出现,则说明红色消失与氢氧化钠物质的量浓度大小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