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计算题:

甲企业20×0年末为开发A新技术发生研究开发支出30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5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5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20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该研究开发项目形成的A新技术符合上述税法规定,A新技术在当期期末达到预定用途。假定该项无形资产从20×1年1月开始摊销。

企业会计上和计税时,对该项无形资产均按照10年的期限采用直线法摊销,净残值为0。

20×2年末,该项无形资产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该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1400万元,摊销年限和摊销方法不需变更。

假定甲企业每年的税前利润总额均为5000万元;假定未发生企业纳税调整事项;甲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

分别计算20×0年至20×3年的递延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以万元为单位)

答案

参考答案:

(1)20×0年末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2000万元,计税基础=2000×150%=3000(万元)

暂时性差异=1000万元,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5000-(500+500)×50%=4500(万元)

应交所得税=4500×25%=1125(万元)

所得税费用=1125万元

(2)20×1年末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2000-2000/10=1800(万元),计税基础=3000-3000/10=2700(万元)

暂时性差异=900,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5000-(3000/10-2000/10)=4900(万元)

应交所得税=4900×25%=1225(万元)

所得税费用=1225万元

(3)20×2年末

减值测试前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2000-(2000/10)×2=1600(万元)

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1600-1400=200(万元)

计提减值准备后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1400万元

计税基础=3000-(3000/10)×2=2400(万元)

暂时性差异为1000万元,其中800万元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

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00×25%=5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5000-(3000/10-2000/10)+200=5100(万元)

应交所得税=5100×25%=1275(万元)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1275-50=1225(万元)。

(4)20×3年末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1400-(1400/8)=1225(万元)

计税基础=3000-(3000/10)×3=2100(万元)

暂时性差异为875,其中700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75×25%=43.75(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转回额=50-43.75=6.25(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5000-(3000/10-1400/8)=4875(万元)

应交所得税=4875×25%=1218.75(万元)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1218.75+6.25=1225(万元)

解析:[该题针对“所得税的处理(综合)”知识点进行考核]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