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5分)

材料一: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材料二: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以上 《论语•八佾篇第三》)

材料三: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二后王;道过三代谓之荡,法二后王谓之不雅。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色则凡非旧文者举息,械用则凡非旧器者举毁,夫是之谓复古。是王者之制也。  《荀子•王制第九》

【注】道不过三代,法不二后王:三代指夏商周三代,后王指当今君王。奉行的政治原则不超出夏商周三代,实行的法度不背离当代的君王。

小题1:荀子提倡的礼制与孔子提倡的礼有何相同点?(2分)

                                                                                

小题2:孔子的“礼”与荀子的“礼”有哪些不同之处,试作评析。(3分)

                                                                                

答案

小题1:有严格的等级,并不能僭越(1分);提倡复古。

小题1:孔子的礼尊崇的是周礼,提倡周代的礼制,并希望在当代恢复周代的等级制度(1);荀子强调的是复古不能过远(政治原则可以学习夏商周的优点,法度不能“二后王”),应根据当代君王的需要制定礼制(1)。荀子在孔子的基础上,适应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1分)。

小题1: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认为要恢复周代的等级制度,越级是不能让人容忍的。

小题1:首先明确不同之处,都提到了礼,但孔处于春秋时期,而荀子处于战国,不同的时期,观点有所变化,荀子的观点适应了战国时期的发展。孔子认为要恢复周代的等级制度,而荀子认为政治原则可以学习夏商周的优点,法度不能“二后王”。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