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3分)主题:走向整体的世界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

材料一: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1)材料一中西班牙人为什么会觉得“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1分)

材料二:19世纪上半期,一个政论家的描述:________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

(2)材料二中的空格处应该填上哪个国家比较合适?(1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该国在当时的世界经济中能取得这样的地位?(3分)

材料三: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l9%,美国12%,德国l3%,法国17%。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材料四:世界贸易总额

(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4分)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贸易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

答案

(1)答案:新航路开辟使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分)

(2)答案:英国。(1分)较早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拥有广阔的殖民地;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3分)(如写出海军力量强大、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等也可适当给1分,但此处总分不超过3分。)

(3)答案:英国失去“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多中心的贸易新格局形成;(1分)世界贸易总量持续大幅度增长;(1分)国际分工加强;(1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强,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分)

(4)答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经济体系或殖民体系形成)(4分)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课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①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②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③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④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⑤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⑥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⑦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⑧列宁问:“会飞回来?”

  ⑨“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1.给短文第②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  )内。

(1)值得惋惜。(    )

(2)(气候)极冷。(    )

(3)自己跟自己说话。(    )

3.根据文中人物的对话,猜猜当时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在(  )里填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A.我不能说是我把灰雀捉走了。

B.我捉走了灰雀,害得别人这样担心、着急,明天我就把它放回来。

C.这只灰雀大概是飞走了,或者冻死了。

D.也许这个小男孩见过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

第②自然段中列宁想(  )   第③自然段中男孩想(  )

第⑥自然段中列宁想(  )   第⑦⑨自然段中男孩想(  )

4.用“____”画出列宁担心灰雀的句子。

5.男孩说:“没……我没看见。”男孩为什么迟疑?他可能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