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2分)

⑴月色入。    户:            

竹柏影也。  盖:            

午、未、申三时。 止:            

⑷其实湖光染翠之。 工: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

小题3:【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分)

⑴写月语句

⑵描写方法

小题4:【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

答案

小题1:⑴窗户⑵原来⑶仅仅,只是⑷美妙

小题1:⑴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⑵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

小题1:⑴【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⑵【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小题1:【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体会二者在写法上的不同:正侧面描写的区别。

小题1:从二者的写景特点来理解二者所表达的情感,表述合理即可。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