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3H2O2+2H2CrO4═2Cr(OH)3+3O2↑+2H2O

(1)其中Cr被______,H2O2作______剂.

(2)反应转移了0.3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体积约为______.

答案

(1)3H2O2+2H2CrO4═2Cr(OH)3+3O2↑+2H2O,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1价变化为0价,元素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铬元素化合价从-6价变化为+3价,元素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还原;还原;

(2)3H2O2+2H2CrO4═2Cr(OH)3+3O2↑+2H2O依据元素化合价变化生成3mol氧气转移电子6mol,反应转移了0.3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0.15mol,在标准状态下体积约为0.15×22.4L/mol=3.36L,故答案为:3.36L.

综合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评价?直到今天,这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太史公曰: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痊,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

——《史记·蒙恬列传》

材料二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  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由今观之,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时代矣。……而当时之筑长城者,只为保其一姓之私、子孙帝皇万世之业耳,而未尝知其收效之广且远也。

——孙中山《建国方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司马迁和康熙帝批评秦始皇修筑长城所持的共同理由及其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熙帝是如何处理与蒙古族关系、解决北方边疆问题的?(4分)

(2)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对秦始皇的评价,并结合时代背景回答其目的。(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认识历史评价需要注意哪些因素?(2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