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海洋---国家角逐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在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了海权论:海权即凭借海洋使一个民族变得伟大的所有因素,海权支配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马汉关于制海权问题的论述,在中国受到冷落,却引起了正积极向外扩张的日本的密切关注,(日本)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终于在五年以后得到了回报。
材料三 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1)根据材料一图所示的事件对欧洲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2分)
(2) 根据材料二日本“五年以后”通过哪个重大事件“得到了回报”?( 1分)
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试结合所学知识,对列宁的上述观点加以论述说明。(3分)
(4) 根据材料三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答,你获得了怎样的历史认识?(3分)
(1)意义: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分)
(2)事件:甲午中日战争。(1分)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极大地刺激了革故鼎新,救亡图存等民族意识的觉醒。(3分)
(3)说明: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条约,限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损害了日本的利益,美日矛盾不断加剧;(2分) 1941年l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分)
(4)认识: 面海而兴,背海而衰;主动走向海洋;高度重视海权;反对海上霸权;维护海上主权等等。(3分)
题目分析:(1)迪亚士等人是新航路的开拓者,因此图一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
(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渐成为亚洲强国,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五年以后”即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打败中国。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应是指美日两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条约,使得美国限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美日矛盾不断加剧;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4)以上材料都是围绕海权、海洋问题,回答时要紧扣这一主题展开。
点评:海洋文明与中国海权问题是近年高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要注意(1)古代西方海洋文明的崛起;(2)近代海洋意识与西方的大国崛起;(3)近现代中国的海权意识与海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