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M厂是一个大型国有拖拉机制造厂,分工较为精细,规章制度完善,程序规范。在2000年改制后,拖拉机制造份额有所下滑,根据这种情况,M厂决定成立新产品开发团队。团队根据市场变化情况,随时调整开发方向和功能,在不超出总体开发资金的前提下,所有开发相关事宜,由新团队自行决策。经过数年的努力,新产品研发顺利,给厂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产品研发的组织形式是()。

A.事业部制形式

B.团队结构形式

C.虚拟组织形式

D.无边界组织形式

答案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孟子·尽心上》

  材料四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业原料是什么?材料二中纺织业原料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结合材料分析纺织业原料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1914——1919年的六年间,中国资本新设厂矿共399家。以棉纺织业而言,1915年有工厂12家,纱锭54.4万余枚。1919年工厂增加到29家,纱锭65.9余万枚,1920年本国棉纱产量比1912年增长3倍以上。1914年以前,面粉每年都入超,从1915年起变为出超,1918——1921年每年出超200万担到300万担。

  材料六:1922年,面粉入超合白银1100多万两,1923年增至2000多万两。因此,许多面粉厂停工倒闭。上海丝织业也于1922年和1923年出现“危险时期”,很多丝绸厂倒闭。

回答:

(3)根据材料一简要叙述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并指出出现这种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诸多工厂倒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