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判断题

单出杆活塞式液缸两腔先后进入流量相同的压力油时,其来回往复的速度是相同的。

答案

参考答案:错

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外现代文阅读。

生活的品质

  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品质,他们认为花的钱多,花起钱就是生活品质。于是有愈来愈多的人,在吃饭的时候一掷万金,在置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他的答案理直气壮——“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

  生活?生活品质?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说有钱能满足许多的物质条件就叫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生活品质,而穷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受教育就会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生活品质,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都市才有生活品质,是不是乡下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是不是所有的都市人都有生活品质呢?

  答案是否定的,可见生活品质乃不是某一阶层、某一地区,甚至某一时代的专利。古人也可以有生活品质,穷人、乡下人、工匠、农夫都可以有生活品质。因为,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

  工匠把一张桌子椅子做到了最完善而无懈可击的地步,是生活品质;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整个社会都能摒弃了不良的东西,寻求最好的可能,这个社会就会有生活品质了。因此,我们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乃不是小部分人的品味不良,而是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

  在一个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里,往往使人误以为摆阔、奢靡、消费就是生活品质,逐渐失去了生活品质的实相。继而使人失去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只好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服装、皮鞋以至名建筑师盖房子,来肯定自我的生活品质,这是为什么现代社会品牌泛滥的原因。

  有些人从头到脚,从房子到汽车,从音响到电视用的都是名牌,那些名牌多得让人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一般人心羡之余,心生卑屈,以为那些是生活品质,于是想尽方法不择手法去追求,甚至弄到心力交瘁的地步。君不见被警察抓了的从大贪官到小流氓,戴劳力士,开进口车,全身都是名牌吗?

  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再进一步,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于陋巷而依然能创造愉快多元的心灵空间。

  生活品质就是如此简单;它不是从与别人比较中来的,而是自己人格、风格与求好精神的表现。

1.文中“生活品质”的含义是指:(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篇两段的作用是什么,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三个“如果说”是从三方面来假设生活品质的,它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以工匠、农夫、穷人、家庭主妇为例,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说“我们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忧虑”什么?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温 * * * * 在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天指出: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他提倡: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为此,希望学校九年级(一)班将利用双休日举行一次集体课外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活动一:宣传发动]

  宣传组的同学为了搞好这次活动,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了下面一则海报,请认真阅读,按要求答题。

                   读有用书,做有用人

  ①本周双休日,我班将组织全体同学开展集体课外读书活动。②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实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们的谆谆教导。③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加入读书人的行列,勤读有用之书,学做有用之人。九年级(一)班班委会

(1)海报的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疏漏,请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推荐名著]

(3)为了达到“读好书”的目的,同学之间进行了中外文学名著推荐活动。

①你推荐的作品是:《_________》

②你的推荐语是: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分析探究]

(4)读下 * * 则有关“读书”的事例,你会有什么发现?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事例一:2008年,上海一家早教中心率先开设幼儿经典诵读班,由专家带领10岁以下的小朋友诵读《三字经》《论语》等经典作品。结果在短短三个月中,学员由原先的20人减至2人。有记者采访退班学员的家长,得到的答案竟出奇一致:

  “以后入学时又不看这些,还是把时间花在学英语、电脑、钢琴上更为实在,这些可都是升学加分的。”

  事例二:诗人闻一多在结婚当日的早上不见踪影,后被友人发现他在书房中如痴如醉地读书。

  事例三:5·12地震中,救援人员发现一个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的女孩。在被救出后,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