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选修6——环境保护】

材料一:2010年福建省确定的157个预备重点项目,泉州将在沿海的晋江金井、惠安崇武等地建设风力发电站。泉州可开发的常规能源短缺,,用电量连续15年位居全省首位。主要依靠省网供电,仅有少量水电和火电,目前风电则仍然处于空白状态。

材料二:崇武、金井各月有效风能密度表单位:瓦/米2

材料三:福建全年大风天数分布图

(1)结合材料,简述福建风能资源时空 分布特点。(4分)

(2)根据材料,简述在泉州发展风能发 电对当地能源结构产生什么影响?评价在泉州沿海地区建设风力发电站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11分)

答案

(1)(4分)空间:风能资源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时间:秋冬风能资源丰富,春夏较贫乏。

(2)(11分)对能源结构影响:

改变当地能源结构;(2分)泉州秋冬季为风能高峰期,春夏为低谷期,刚好与水电的春夏丰水期、秋冬枯水期互补,形成均衡电网的有利条件。(3分)

对经济、环境影响:

1. 缓解能源紧缺的现状;(2分)

2. 改变当地能源结构,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2分)

3. 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2分)

题目分析:

(1)根据材料三图分析,福建大风天数多集中在沿海地区,所以风能资源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根据材料二表格数据分析,福建秋冬风能资源丰富,春夏较贫乏。

(2)根据材料,泉州可开发的常规能源短缺,在泉州发展风能发电,改变当地能源结构。泉州秋冬季为风能高峰期,春夏为低谷期,刚好与水电的春夏丰水期、秋冬枯水期互补,有利形成均衡电网。发展风电,可以缓解能源紧缺的现状,改变当地能源结构,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取得经济、生态双重效益。

不定项选择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江苏松江府等。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一带各村庄都种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中国古代商业史》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6分)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的50年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金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到1919年八年间,建成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的企业的扩建,新增加资本达到1.3亿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

⑵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最初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2分)列举两个典型的民族企业。(2分)

⑶1928—1937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4分)

材料三  1942—1944年,日本从华北煤矿掠走近2000万吨煤;1938—1945年,从当涂、大冶等地掠走1670万吨铁矿石。日本还掠夺华商纱厂54家,占沦陷区华商纱厂的89%。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掠夺,严重破坏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⑷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民族资本主义要获得发展必须清除哪些障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