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A3/A4型题

男,68岁,患“胃炎”20余年,因突然出现全腹剧烈疼痛,病人被动屈曲位,初体温正常,后出现最高体温38.5℃,脉搏110次/分,查体:腹式呼吸减弱,腹肌紧张不明显,全腹压痛、反跳痛,以上腹部为重;X线立位平片示小肠普遍胀气,并见小液气平面,膈下见游离气体。

根据上述症状及体征,最可能诊断为()

A.胃出血

B.胃穿孔

C.肠梗阻

D.急性胃肠炎

E.胆绞痛

答案

参考答案:B

材料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个阶段(1840—1895年),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开始侵略中国,中国面临着几千年来前所未遇的变局。当时社会应对变局所能达到的认识,是在封建统治秩序的框架内,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它的理论表现,就是“中体西用”。洋务派将这个认识付之实践,推行了“洋务运动”。……但这个活动的根本性质,决定了它无法取得成功,结局就像维新派一针见血指出的,因“根本不净”而“百事皆非”。

材料二:这一阶段(1895一1919年)比起前一阶段来,有两个突破:一是要求变革的对象,从单纯的物质文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和制度层面;二是跳出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框框,把资本主义政治和资产阶级国家作为追求目标。                     ——以上两则材料均选自李文海发表的《从民族沉沦到民族复兴》

(1)洋务派在“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中做了哪努力?这些努力有何作用?结合材料一中因“根本不净”而“百事皆非”分析出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阶段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了“实现资本主义政治和资产阶级国家”掀起了哪两项运动?这两项运动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进步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的分析,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具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