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默写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做3小题)

(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              。(《论语》)

(2)顾吾念之,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4)屈原曰:“                         ,是以见放。”(《渔父》)

(5)恨相见得迟,            。柳丝长玉骢难系,                       。(王实甫《长亭送别》)

答案

(1)言之必可行也   无所苟而已矣

(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3)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5)怨归去得疾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题目分析:第1句要注意不要漏掉“也、矣”;第2句注意不要漏掉虚词“之、也”;第3句注意“蠡”的写法;第4句注意注意“清”的字形;第5句注意“倩”字的准确记忆。“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 * * 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综合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624亿元猛增到1988年的79 3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9.7%,不仅大大高于改革前26年(1952~ 1978)平均每年增长6.1%的速度,也明显快于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国家统计局编《新中国五十年》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 * * 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下降6.9%……

——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什么经济现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4分)

(2)材料三所述时期的苏联是哪位领导人执政?根据材料三,归纳当时该国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发生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内外原因。(5分)

(3)中苏改革出现不同结果,对你有何启示?   (2分)

单项选择题 A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