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湖心亭看雪 (13分)

张 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桡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词:(4分)

日更定(   )  是金陵人,此(   )  上下白(   ) 下船(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分)

                                                                            

小题3:古人很讲究谴词用字的准确。试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在量词使用上的不同,并作简单的评析。(3分)

原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修改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湖心亭一、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而已。

                                                                            

小题4:文中舟子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你觉得“我”为何而“痴”?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案

小题1:是( 这  )    客(客居 )    一( 全  )   及( 等到 )

小题1:(这两个人)见到我,非常高兴地说:“这西湖当中,怎么还有这样(闲情逸致)的人呢?”

小题1:这句诗运用白描的手法,数词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简练的描绘出湖心亭的空旷寂静、空灵悠远,宇宙的空旷与事物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大致说到即可)

小题1:“我”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同时告诉读者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因此“痴”最能体现作者个性,正是一般俗人不能理解的高尚情怀。(大致意思讲到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精妙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在分析效果和情感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理解“我”为何而“痴”的原因即可。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