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曾子杀猪

《韩非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①还,顾反,为汝杀彘②。”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③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女:通“汝”。②彘:读"zhì”,猪。③婴儿:小孩。

小题1:下列语句中“之”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曾子欲捕彘杀之

B.曾子之妻之市

C.今子欺之

D.其子随之而泣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妻适市来                                                            

小题3: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

答案

小题1:B评分:2分。

小题1:妻子刚从集市上回来,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

它告诫人们,成人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不可不检点,做父母师长的有特别注意言

传身教。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B中为“到、往”,其它的为“代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启示紧扣中心主旨来谈即可。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阿尼哥,尼波罗国人也,其国人称之日八鲁布。幼敏悟异凡儿,稍长,诵习佛书,期年能晓其义。同学有为绘画妆塑业者,读《尺寸经》,阿尼哥一闻,即能记。长善画塑,及铸金为像。中统元年,命帝师八合斯巴建黄金塔于吐蕃,尼波罗国选匠百人往成之,得八十人,求部送之人未得。阿尼哥年十七,请行,众以其幼,难之。对曰:“年幼心不幼也。”乃遣之。帝师一见奇之,命监其役。明年,塔成,请归,帝师勉以入朝,乃祝发受具为弟子,从帝师入见。帝视之久,问曰:“汝来大国,得无惧乎?”对曰:“圣人子育万方,子至父前,何惧之有。”又问:“汝来何为?”对曰:“臣家西域,奉命造塔吐蕃,二载而成。见彼土兵难,民不堪命,愿陛下安辑之,不远万里,为生灵而来耳。”又问:“汝何所能?”对曰:“臣以心为师,颇知画塑铸金之艺。”帝命取明堂针灸铜像示之曰:“此宣抚王楫使宋时所进,岁久阙坏,无能修完之者,汝能新之乎?”对曰:“臣虽未尝为此,请试之。”至元二年,新像成,关鬲脉络皆备,金工叹其天巧,莫不愧服。凡两京寺观之像,多出其手。为七宝镔铁法轮,车驾行幸,用以前导。原庙列圣御容,织锦为之,图画弗及也。至元十年,始授人匠总管,银章虎符。十五年,有诏返初服,授光禄大夫,大司徒,领将作院事,宠遇赏赐,无与为比。卒,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凉国公、上柱国,谥敏慧。

  有刘元者,尝从阿尼哥学西天梵相,亦称绝艺。元字秉元,蓟之宝坻人。始为黄冠,师事青州把道录,传其艺非一。至元中,凡两都名刹,塑土、范金、抟换为佛像,出元手者,神思妙合,天下称之。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徽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仁宗尝敕元非有旨不许为人造他神像。后大都南城作东岳庙,元为造仁圣帝像,巍巍然有帝王之度,其侍臣像,乃若忧深思远者。始元欲作侍臣像,久之,未措手,适阅秘书图画,见唐魏征像,矍然曰:“得之矣,非若此,莫称为相臣者。”遽走庙中为之,即日成,士大夫观者,咸叹异焉。其所为西番佛像多秘,人罕得见者。元官为昭文馆大学士、正奉大夫、秘书卿,以寿终。抟换者,漫帛上偶上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俨然成像云。

1.下面加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像成,关鬲脉络皆备——脉络:条理或头绪

B.车驾行,用以前导——幸:荣幸

C.见彼土兵难,民不命——堪:忍受

D.已而其土——去:离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众其幼,难之 ②皆美于徐公

B.①同学有绘画妆塑业者 ②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C.①久,未措手 ②不知 * * 宽至此也

D.①已而去其土,髹帛俨成像云 ②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

3.文中加粗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

B.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

C.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 D.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子育万方,子至父前,何惧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岁久阙坏,无能修完之者,汝能新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遽走庙中为之,即日成,士大夫观者,咸叹异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