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后面题。

转 身

李汉荣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似已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的一瞥里只看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那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那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那里去了,一转身?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选自《南方日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第①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就是“寻找”的意思,它与“人海”相呼应,显得别致而生动。

B.第②段“转身,就是永别”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颇为耐人寻味的人生感受,同时

也自然地引起下文。

C.第④段开头对“秦岭深处”一段山路环境的描写,暗示了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得“秦岭女孩”“脸上满是羞涩”。

D.从第⑤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即使是对擦肩而过的陌生乞丐,也应给他们以力所能及的关爱。 E.“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句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因人生苦短而生的惆怅。

小题2:请结合上下文,说明④⑤段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具体含义。(6分)

(1)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3分)

答:                                                                                                                                                         

(2)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3分)

答:                                                                                                                                             

小题3:本文的③④⑤段和⑥⑦两段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写法,请作具体说明。(8分)

答:                                                                                                                                                                                                                                                                                                    

小题4:本文题目“转身”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作者借不同情境中的“转身”,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6分)

答:                                                                                                                                                                                                                                                                                                        

答案

小题1:C、E

小题2:

(1)在山色、水声和花香中,秦岭女孩保持着最纯真的表情,(美好的环境,美好的人情,2分),因而这时的她是最美丽的。(1分)

(2)转眼间,作者身边只有一个老年乞丐,却找不到他要寻找的那个中年乞丐。(2分)然而,他们同样生活在贫寒与苦难中。(2分)

小题3:

文章的③④⑤段是详写。(2分)具体描述了作者与年轻乘客、秦岭女孩和中年乞丐邂逅(短暂相遇)的经历。(2分)而⑥⑦两段是略写(概述),(1分)点出人生 “一转身”中发生的种种变化,是对前文详写的拓展。(2分)

小题4:

“转身”指的是人们在人生路途中与美好事物(1分)相逢机遇的短暂。(1分)(或答:失去美好事物的迅速)  作者告诉人们:人生中任何美好的东西都是稍纵即逝的,(2分),因此要格外懂得珍惜。(1分),(语言表达,1分)

小题1:

题目分析:全面理解文章,把握主题和手法。C错在“暗示了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得秦岭女孩脸上满是羞涩”,应是“用环境的幽美,烘托秦岭女孩的纯真、自然”;E错在“形象地表达了人生苦短的惆怅”。

小题2:

题目分析:仔细分析语境,将句子中不够直白的词转换成明白晓畅词语表达(代词、借代的指代内容,比喻的本体)。(1)句中注意 “这”“最生动的瞬间”的具体含义。(2)句中注意“一转身”“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 的具体含义。

小题3:

题目分析:比较两个部分在写法上的区别。思考的角度在“写法”上,常见的有详略、抑扬、对比反衬、点面。判断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小题4:

题目分析:文学作品的题目往往有深刻含义,要结合全文主题多角度理解。

问答题

1.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人类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根据共同生活的客观需要,逐渐形成的一系列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们之间关系的道德的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公共交往公德,其核心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信用的公德特征;反映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公共场所公德,其核心是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反映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人类环境公德,即生态道德,其核心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网友“胡杨林”讲述了一件因不让座导致老人摔倒的事。那是在去年4月份,一位腿脚有些残疾的老人乘上了一辆公交车,当时车上站着的人很多,其中5个座位上坐着的是朝气蓬勃的小青年,他们可能看到老人上来没有座位,又不想起来让座,两名小青年开始将目光投向窗外,另外3名小青年掏出手机不停地低头把玩,全然无视老人的存在。当公交车开到一个十字路口时,由于一辆出租车加速抢道,公交车司机只得连忙急踩刹车,致使老人向前冲并倒在了地上,膝盖也擦出了血,后来还是一位50多岁的好心人起身让座,搀扶起老人小心翼翼地坐下。针对在公交车上给孕妇让座,陈某向记者诉说了自己的亲身经历。2010年7月6日12时20分许,家住乌市幸福花园的陈某与近几天临产期的妻子乘坐306路公交车时,看到一个座位上放有大包,想让包主人将包拿开,包主人却称座位是付过钱的,是用来放包的,拒绝腾出座位。“当时车上已经站着五六名乘客了,没有空位子,妻子只好靠在驾驶员后侧的工具箱上。”陈某说,车开后,他看妻子摇摇晃晃地站不稳,而她附近有个座位放着两个大包,便想将包拿开让妻子坐。“我问了好几声是谁的包,与包隔着一个座位的一名40岁左右的男子说,东西是他的,座位是他花钱买来放东西的。”商量了半天,该男子还是拒绝把包拿开让孕妇坐下。3.用半截钥匙可以投币坐公交车吗?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事,却还是有人做到了。2010年4月13日,乌鲁木齐市公交珍宝巴士有限公司收款中心主任拿着一个折断的钥匙给记者看:“这是前几天从公交车投币箱里拣出来的,乘客用它冒充一元硬币使用。”此外,投币箱内的残币、游戏币、饭票、冥币、练功券、外币甚至复印币更是应有尽有。记者从乌鲁木齐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珍宝巴士有限公司和公交兴盛巴士有限公司了解到,2009年,这三家大型公交企业仅收假币和残币就高达100多万元,而2010年1月至4月,已收到近20万元。平均下来,公交企业每天都会收到2000多元的假币。4月13日上午,在乌鲁木齐市公交集团收款中心,记者看到成堆的假币中赫然有几张百元大钞,而50元纸币也为数不少。做工粗糙的儿童玩具币上,印着灰太狼、喜羊羊和机器猫等卡通人物。记者数了一下,儿童玩具币有42张,公交集团收款中心主任毛海峰说:“去年集团收到近40万元的假币、残币,这相当于我们15名驾驶员一年的工资收入。” 4.2008年,北京市结合奥运人文主题进行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社会公德现状调查。与此同时,全国很多地方也进行了类似的调查和讨论。社会公德话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根据调查,人们发现多数人最深恶痛绝的不文明行为主要集中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这四个方面。在交通出行方面,便道不打灯、客用车随处停、不按交通规则出行三种不文明行为排在前三位,这些行为极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在旅游观光方面,不遵守规定想拍(照)就拍(照)、不排队乱加塞、乱刻乱画成为在旅游中屡见不鲜的不文明行为;在环境卫生方面,随地大小便、乱丢生活垃圾、宠物主人不清便等不文明行为成为难以根治的顽疾;在公共设施方面,偷盗井盖故意损坏公共设施、在公共设施上乱涂鸦等不文明行为让一些管理部门头痛不已。除了这些不文明现象之外,人们反映强烈的还有许多。比如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意损坏绿化、在公共场所吸烟、吃自助餐时一哄而上、浪费等等。5.你有没有随地吐痰、对着别人打喷嚏或咳嗽的经历?你带狗出门,有没有随身带收拾宠物粪便的工具?2010年重庆市卫生局、市健康教育所首次联合开展了重庆市民公共卫生文明行为大调查。工作人员先后在南岸、渝中、江北等地街头,对361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受访者中,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的占30.7%,初中和高中文化的分别占24.1%和24.9%。调查显示,公众认为生活中最突出的健康陋习依次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和公共场所吸烟。逾五成受访者有过随地吐痰的经历,有142名受访者表示周围的人随地吐痰的现象“很多”,在回答“你自己有过随地吐痰吗?(哪怕一次)”时,有182人承认“有过”,占调查人数的50.4%。近九成人被迫吸过二手烟,此次调查中,有88.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公共场所被迫吸过二手烟,对此颇有怨言。有91.7%的人知道“对着别人打喷嚏或咳嗽容易传播呼吸道疾病”,但自己平常打喷嚏或咳嗽每次都要捂住口鼻的只有44.6%。近四成人不带工具收拾狗粪。“养狗的人出门是否要带收拾宠物粪便的工具?”有142人,占39.3%的受访者选择“几乎不带”,有152人,占42.1%的人选择了“很少带”。超过六成人有过乱扔垃圾的行为,高空抛物、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早被市民深恶痛绝。然而,在回答“你随手扔过垃圾吗?(哪怕一次)”时,承认乱扔过垃圾的多达230人,占总人数的63.7%。此外,有29.6%的受访者承认自己有过“从高楼里向阳台外扔东西的行为”。6.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城市,无论是街道两侧的墙体,还是公交站牌,无论是公用电话亭,还是路灯电线杆,甚至地面,众多公共场所,几乎处处可见诸如办证刻章之类的非法野广告,被人们称为“城市牛皮癣”,尽管为了对付这些非法野广告,城市管理部门又是运用俗称“呼死你”的城市管理追呼系统,又是斥资购进各种专用清理机械和药水,又是组织大量人员上街进行直接清除,但由于贴野广告者总是相对隐蔽、流动,而且社会一直存在较为广泛的需要基础,因此,各种非法野广告就像牛皮癣一样,成了一种始终难以根除的城市顽疾。7.“每天路过邮局附近都要屏住呼吸,小跑几步,不然都会被尿骚味熏倒。”王女士对记者抱怨道。王女士家附近有个邮局,邮局前面几年前盖了高楼,邮局就相对偏僻,经常就会有人在墙角大小便。记者找到了王女士反映问题的三宫邮局,离此处还有五六米远时,就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从此经过的行人有的掩鼻而行加快步伐,有的选择绕道而走。路过的张奶奶无奈地说,“管不住,白天也有人在这里小便,晚上这里就更像公共厕所,经常会看到一个黑影在那里上厕所,弄得我们路人还怪不好意思的,好像是我们做了亏心事。”8.2008年5月1日,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公园向首府市民免费开放,这是继2007年红山公园等五家公园免费开放后,首府免费开放的第六个公园,为人们在日常及假期的旅游休闲提供了一个环境幽雅的好去处。然而,一些游客乱丢垃圾、践踏草地、攀折花木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使这个环境优美的园林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尴尬。9.公用电话、桌椅、石凳、路灯等各种公共设施,为广大市民提供了生活的便利,是现代文明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电话被砸、电话亭被毁、路灯被偷、电缆被割、井盖被撬、栏杆被拆……各式各样破坏、损毁公共设施的行为,在全国许多城市都时有发生,不仅毁坏了市容市貌,也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更给社会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10.如今不管私家车也好,公车也罢。停车难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矛盾中一个多发的地带。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原本可以停两个车的位置,却因为一个车停得太霸道,导致只能有它一辆车停在那里;盲道是专门为视力有障碍的盲人朋友们铺设的专用道路,却经常无情地会被车霸占。狭窄的路边停车场、小区拥挤的开阔地带,只要我们每个开车人停车的时候多打几把方向、多调整几次前后左右的距离,停放车辆时多注意避开盲道,那么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别人的最大帮助,这是一种美德,一种虽然不算起眼却在点滴之处给人以最大关怀的美德。上升到社会问题层面,这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公德,对资源的分配从来就是遵循一定的法则的。如果你违反了这平衡性的法则,那么矛盾就此展开。11.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调查结果显示,57.1%的人将之归因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54.8%的人归因于个人修养差,36.8%的人归因于管理措施执行不力,29.7%的人选择了“道理明白,行动跟不上”,28.6%的人认为整个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上的变化是导致公德缺失的原因之一,24.4%的人认为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对社会有怨气,16.1%的人认为公共场所的舆论压力不够,14.7%的人认为有些公共设施或管理规则没有从方便市民的角度来考虑,另外,还分别有8.7%和8.6%的人将矛头指向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采用的是多选形式,故累计百分比超过100%)。12.今年是第三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及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先进村镇、先进单位新一轮评选表彰的创评年。 乌鲁木齐市决定,从今年开始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通过努力,2014年成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17年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 全市将按照“把握主线、突出重点、强调特色、化虚为实”的工作思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市民素质为重点,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 自治区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市委书记朱海仑指出,在进入“十二五”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于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首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综合竞争力,发挥首府在全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的带动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伟表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充分体现了乌鲁木齐市委、市人民政府在新时期、新阶段对城市发展定位的清醒认识和更高要求,充分展示了市委、市人民政府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首府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魄力和信心,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文明委,对乌鲁木齐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充分肯定的,并将给予大力支持。三、作答要求

请用不超过2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2—11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分)要求:概括全面,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表述简洁。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