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分)图1是“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2分别是①②两地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①②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6分)
(2)对比M、P两区域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主要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8分)
(3)分析M区域主要的农产品类型,评价该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12分)
(4)M河中下游部分河段与入海口附近主要的水质问题是含盐度高,分析其含盐度高的不同原因及主要的解决措施。(10分)
(36分)
(1)①②两地降水都集中在夏季(2分)。原因:①地夏季受北半球的东北风越过赤道后左偏为西北季风的影响,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2分)。②地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受东南风影响,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产生降水(2分)。
(2)M处比P处流速慢;流程长;流量小(3分)。原因:P处位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M处相反(2分);P处平原面积狭小,落差大,所以流速快,缺少长河发育的空间,M处相反。(3分)
(3)小麦、羊毛(4分)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和湿润;有河流流经,水源条件较好;不利:处于大分水岭背风坡,降水少(缺水)。(每个要点2分,合理酌情给分,共8分)
(4)中下游河段含盐度高是由于降水少、蒸发大(2分);水流缓慢,水体更新速度慢(2分)。
解决措施:放水稀释(由附近水库放水加以稀释)。(2分)
入海口附近含盐度高是由于(枯水期)海水倒灌导致(2分)。解决措施:在河口建挡潮闸,防止枯水季节海水入侵。(2分)
题目分析:
第(1)题,由①②两地气候资料图可知:①②两地降水都集中在夏季。因为①地夏季受北半球的东北风越过赤道后左偏为西北季风的影响,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②地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受东南风影响,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产生降水。
第(2)题,M、P两区域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主要差异可以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来分析。P处位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M处相反,因此M处比P处流速慢;流程长;流量小。另外受地形地势影响,P处平原面积狭小,落差大,所以流速快,缺少长河发育的空间,M处相反。
第(3)题,M区域地处墨累达令盆地,为澳大利亚主要的混合农业区,主要的农产品类型为小麦、羊毛,墨累达令盆地发展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可从有利条件、不利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
第(4)题,莫累河中下游河段含盐度高要从降水少、蒸发大分析;入海口附近含盐度高要从枯水期海水倒灌分析,然后根据原因分别确定解决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前提是熟练掌握澳大利亚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另外本题还需明确:(1)澳大利亚墨累河中下游部分河段盐度高的原因是:大自流盆地地下水埋藏深度大,地下水含盐分高。如果过度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河流水盐度就高。(2)入海口附近盐度高的原因是:枯水期河流注入海洋的水量少,海水倒灌使河水盐度升高。
解决的措施:跨流域调水,从大分水岭以东地区调水到墨累河流域,补充枯水期水量;不要用地下水灌溉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