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8分)观念或视角是认识问题的方法、思维,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历史观或历史研究视角有助于观察、认识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同时期欧洲人的世界地图

图1 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所见的世界   图2  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1)指出两幅地图反映的“世界”有何不同。(4分)这种变化反映了欧洲思想认识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步。(4分)

材料二:18世纪中期,德国哥丁根学派最早提出西欧中心理论。这种历史观大肆宣扬西欧白色人种的优越,认为西欧的历史是整个人类普遍的历史,始终是人类历史矛盾运动的中心……欧美以外诸地区、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摘编自《全球化和全球史》

材料三: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1955年最先明确提出“全球史观”问题。他认为……世界历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立全球的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这样才能抛弃西欧中心论的偏见,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

——摘编自《当代史学主要趋势》

(2)据材料二,概述“西欧中心论”的内容。(4分)材料三中“全球史观”怎样突破了“西欧中心论”的偏见?(4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西欧中心论产生的原因。(4分)

材料四:胡绳是治中国近代史的大家,1954年2月他发表影响深远的《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一文,提出了“三次革命高潮”概念,1997年,他出版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成为“三次革命高潮”体系的典范之作。

(3)从胡绳归纳的“第二次革命高潮”的特点判断“第二次革命高潮”由哪两个事件构成?(2分)作者研究历史事件的视角是什么?(2分)依据这一视角对这两个事件的历史影响作简要评价。(4分)

答案

(1)①图1的世界以地中海为中心,世界的范围是亚洲、欧洲、非洲(旧大陆);

图2的世界地中海已不是中心,世界的范围还包括了南美洲、北美洲(新大陆)。(4分)

②新宇宙观形成,证明“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冲击神学理论,沉重打击了教会权威。(4分)

(2)①宣扬白色人种的优越;强调西欧历史的价值。(4分)

②公正评价各时代和世界一切民族的建树;突破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世界历史。(4分)

③西欧中心论产生的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确立欧洲的政治霸权;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伴随着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欧洲思想文化的影响扩张到世界各地。(4分)

(3)①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2分)

②革命史观。(2分)

③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挽救民族危机的一次爱国运动。(4分)

题目分析:第(1)问, 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图片,提炼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可以直接从两幅图片中归纳出,图一以地中海为中心,而图二不再以地中海为中心了,且世界版图也增多了,如南美洲、北美洲;第二小问,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归纳,比如从宇宙观,以及神学的冲击等方面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阅读材料,提炼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中的“西欧中心论”的内容,可以依据材料二“这种历史观大肆宣扬西欧白色人种的优越,认为西欧的历史是整个人类普遍的历史,始终是人类历史矛盾运动的中心……欧美以外诸地区、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归纳;第二小问可以从“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分析归纳即可;第三小问西欧中心论产生的原因可以结合西欧的发展历程分析归纳即可,如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影响、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等。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广大人民斗争的锋芒是外国帝国主义”“失败的政治改良运动”等信息可以得出两个历史事件分别是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由此分析可知是从革命史观的角度分析,第三小问的评价,可以结合已学相关史实分析归纳即可,如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挽救民族危机的一次爱国运动。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组对话

(甲)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有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乙)

周朴园:(打量大海)你叫什么名字?

鲁大海:你不要同我摆架子,难道你不知道我是谁么?

周朴园: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

鲁大海:对了,一点儿也不错,所以才来拜望拜望你。

周朴园:你有什么事吧?

鲁大海:董事长当然知道我是为什么来的。

周朴园:(摇头)我不知道。

小题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语段表现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者之间的冲突。

B.乙语段表现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阶级之间的冲突。

C.甲语段括号中的文字,具体、准确地提示了周朴园和鲁侍萍对话时各自的内心情感。

D.乙语段括号中的文字,在戏剧场景的转换过程中有铺垫情节、渲染气氛的作用。小题2:下列对话体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请指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暴露了周朴园自私冷酷、 * * 诈多疑的真面目。

B.“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体现了周朴园冷酷、唯利是图的本性。

C.“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表现了鲁侍萍内心软弱、逆来顺受、听天由命。

D.“你不要同我摆架子,难道你不知道我是谁么?”体现了鲁大海的坚定和不畏强暴。小题3: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潜台词。下面对画线句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朴园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只知道矿工代表已经在复工合同上签字了。

B.周朴园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只知道矿上的工人们已经复工了。

C.周朴园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只知道你是来这儿拜望拜望我的。

D.周朴园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只知道你被蒙在鼓里,上当受骗了。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