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张丞相草书而不工 (       )(2)使侄录之 (      )

(3)侄然而止 ( )       (4)所书问曰 (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何字也?

(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小题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4分)

答案

小题1:(1)喜爱(欢);(2)叫、让;(3)迷惑(迷惑的样子)(迷惑而无所得);(4)拿,持。(4分,每题1分)

小题1:(1)这是什么字(呢)?(2分);(2)(张)丞相(仔仔细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2分)

小题1:文中只有二人——张丞相及侄儿,因侄儿并没有什么不对。且该责备的原因文中已列出,自然易答。答案: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2分)原因:①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不改正错误。②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儿不早点问。(原因写①或②都可得分)(2分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学会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来进行分析。

选择题
问答题

C企业拟生产一种新型手机。C企业每月以700元的价格向某运营商提供7000台。制造新型手机的成本为每台450元,或每月3150000元。每月的制造成本具体发生项目和金额如下表:

     单位:元
直接材料成本 1820000
直接人工成本 280000
机时成本(固定) 315000
测试成本 350000
返工成本 140000
订货成本 33600
工程成本(固定) 211400
制造成本合计 3150000
C企业的管理层决定以三种生产作业作为成本计算基础。其生产作业的成本动因分别为:测试、返修、订货。每种作业分配率为:测试作业按测试工时计算,每小时2元,返修作业按产品的返工数计算,每台20元,订货作业按订单数量计算,每订单21元。
从长期经营来看,C企业的管理层将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看作是与产品产量相关的成本。上表列示的每种制造费用随成本动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以下信息说明了目前的设计情况:(1)每台产品的测试和检查时间为2.5小时;(2)产量的10%需要返工;(3)企业每月向每个部件供应商发出两次订单,每种部件都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开出一份订单的时间为1小时。面对竞争压力,运营商要求手机售价降至630元,在这一较低的价格下,财务总监希望将毛利率保持在30%。
通过和制造部门的协商,制造部门预计可以通过提高制造效率使得:(1)新型手机的单位直接材料成本将降低22元;(2)单位直接人工成本将降低5元。通过和研发部门协商,总工程师提出了一项新的设计方案,可减少产品的部件数量和简化装配程序,并同时降低测试的复杂度。这一新设计除可以带来制造效率提高带来的成本降低外,还可以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机时成本将降低20%,而目前生产原收录机要使用1小时的机加工时间;(2)测试成本将降低20%;(3)返工率将降至4%。假设每种作业分配率保持不变。
要求:

假设仅仅改进生产效率后能达到目标成本的要求吗请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