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5分)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材料二: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贱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的悲歌。

材料三: 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3分)指出1640~1870年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6分)

(2)试对材料二马克思论述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解读(关键词句:①陈腐世界的代表;②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③贱买贱卖的特权;④对联式的悲歌)(7分)

(3)如从材料三中三个视角理解鸦片战争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6分)这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答案

(1)理由:葡、西最早支持开辟了新航路。(3分)政治: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确立;(3分)经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3分)

(2)①指清政府;(2分)②指英国;(2分)③指英国利用鸦片战争掠夺中国的原料、市场,攫取最大的经济利益;(2分)④指正义的一方被淘汰,而非正义的一方却成为战争的胜利者。(1分)

(3)结论:①英国:鸦片战争是商业战争;(2分)②中国: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2分)③文明史观:鸦片战争是先进的工业文明与落后的农业文明的冲突。(2分)道理: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3分)

题目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葡萄牙和西班牙人走在新航路开辟的前列,开始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1640~1870年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结合时间信息,17世纪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18世纪率先开展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2)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马克思论述中“这场决斗”是指鸦片战争,“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是指清政府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但是却是落后的一方,“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贱卖的特权”是指英国作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打开中国国门获得利益而发动战争。

(3)根据所学知识,“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 是指英国而言,鸦片战争是商业战争;“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 是指中国而言,鸦片战争是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是指鸦片战争是先进的工业文明与落后的农业文明的冲突。因此推论出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