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我国年降水量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

A.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B.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C.由南向北递增

D.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答案

答案:D

题目分析:受夏季风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年降水量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我国降水特点①降水集中在夏季,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晚结束早雨季短。原因:受海陆位置和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风的距离南方近北方远,强度南方强北方弱,持续时间南方长北方短。②降水的年际变化南方较小,北方较大。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可分为4个干湿地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跨四个干湿地区的省市有甘内蒙古陕藏。气候的特点:气候的特点:①季风气候显著: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东南、西南风,暖热多雨。我国三种季风类型都具备、面积广大,北方的季风气候具有较明显的大陆性特征。②雨热同期,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有利于植物生长,“鱼米之乡”就受惠于雨热同期。③气候复杂多样:东部典型的季风气候,西北为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为独特的高山气候。加上复杂的地形的影响,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因此,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世界大多动植物在我国都有适合的生长地。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以西为非季风区,以东是季风区。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中旬为梅雨季节,7、8月雨带北移则多伏旱。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历史学家郭沫若

材料二: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对书籍和读书人的迫害时时都在发生从未中止。类似“焚书坑儒”这样的举动在中国历史上既非第一次,更远远算不上最大的一次。“焚书“更早在秦始皇之前一个半世纪即已发生:在商君教引下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如果我们重新查帐的话,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后果真算不得十分严重。——《“焚书坑儒”新说》

请回答:

(1)两则材料所说的是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2)当时统治者是谁?他采纳谁的建议而实行的?他“烧残书籍?

                                                                                                                                     

(3)这次事件中在民间得以保留的书籍有哪些?

                                                                                                                                          

(4)材料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指的是什么局面?

                                                                                                                                           

(5)两则材料中,对于此事有不同的看法,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