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中央银行在运用货币政策进行金融宏观调控时,主要是通过调控()来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

A.货币需求

B.货币供给

C.国民生产总值

D.国内生产总值

答案

参考答案:B

不定项选择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70-85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6岁,部门经理。

案例介绍:求助者5岁时父母离异,她和母亲一起生活,母亲没有再婚。求助者与丈夫在同一单位工作,十年前结婚,女儿7岁。一个多月前,丈夫升职,即将被派往外地任分公司总经理,得知此消息后,求助者紧张、烦躁,忧心忡忡,开始挑剔丈夫的言行,频繁与丈夫争吵。上班时能够勉强控制情绪,但经常出现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到医院检查未发现有明显器质性疾病。主动前来寻求心理帮助。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按常理说,丈夫的事业蒸蒸日上,您应该感到高兴才对。

求助者:他升职我高兴,但去外地任职我接受不了。

心理咨询师:现在交通便利,他去的城市飞机、高铁3个小时就能到达,你们两人的收入都不低,经常团聚不是问题。

求助者:您没有我这样的经历,当然不能理解我心情。

心理咨询师:抱歉!我有些想当然了,没有从您的角度考虑。您和我详细说说您的情况吧!

求助者:我5岁前和父母一起生活,他们俩人婚前、婚后的感情一直都很好,直到父亲被派去外地常驻。原本母亲不同意父亲去外地,但父亲说难得在事业上有发展的机会,能够多挣点钱让我们母女过得更好。但谁知道没过半年,他就在当地和另一个女人好上了。我母亲再三恳求,并且表示愿意带着我去和他一起生活,但他最终还是和母亲离了婚。近十年的感情竟然抵不过半年的相处,您说男人是不是没有一个好东西!

心理咨询师:我理解您的心情,那您感觉您的丈夫也不是个好东西?

求助者:到目前为止还不算,但说不定过几个月就是了。我当初就是他的下属,因为肯为他卖力工作,他的业绩上升很快,他欣赏我,于是我们就走到一起了。如果他今后在外地工作也遇到一个能干的女下属,说不定也会爱上她;即便不是因为工作,我丈夫高大英俊、又比较有钱,难免会有异性主动追求他。到那时我一定会落得和我母亲一样的下场,女儿也会像我一样没有父亲疼爱。

心理咨询师:除了您刚才所说的恋爱经历,您还有其它证据能证明您的丈夫是一个见异思迁或是喜欢沾花惹草的人吗?

求助者:那倒没有。但是现在他对我的态度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过去他对我百般呵护,不让我受一点委屈;现在只要我一跟他埋怨,他就躲开我,甚至还指责我无事生非,说我对他态度不好……都怨领导要派他出去!

心理咨询师:您认为您和丈夫之间的矛盾是领导要派他外出这件事造成的?

求助者:难道不是吗?如果没有这件事,我们之间也不会闹矛盾,我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担心,我们可以像过去一样平平静静地生活一辈子。

心理咨询师:从你们恋爱开始到现在,你们俩人从没发生过矛盾吗?您从来没担心过他会喜欢别的女人吗?

求助者:(沉默)……好像也不是,我们以前也有过争吵,他和其他女性关系稍微近一点,我都会莫名其妙地担心。但这次和以往的情况不一样啊!

心理咨询师:其实您和丈夫吵不吵架、对他担不担心与这次的事件没有关系。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情,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比如说,您认为其他女性与您丈夫接触的目的是为了谈工作而不是为了勾引他,那么你的感受会完全不同。

求助者:您说的好像有道理,您让我再想想……

合理情绪疗法的ABCDE理论中,D指的是()。

A.对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

B.个体的情绪反应及行为结果

C.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

D.咨询的效果

单项选择题

正如罗素先生所说,近代以来,科学建立了一种理性的权威——这种权威和以往任何一种权威不同。科学的道理不同于“夫子日”,也不同于红头文件。科学家发表的结果,不需要凭借自己的身份来要人相信。你可以拿一支笔,一张纸,______备几件简单的实验器材,马上就可以验证别人的结论。______,这是一百年前的事。验证最新的科学成果要麻烦得多,______这种原则一点都没有改变。科学和人类其他事业完全不同,它是一种平等的事业。真正的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这是有原因的。这是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里没有平等:从打孔孟到如今,讲的全是尊卑有序。上面说了,拿煤球炉子可以炼钢,你敢说要做实验验证吗你不敢。炼出牛屎一样的东西,______得闭着眼说是好钢。在这种框架之下,根本就不可能有科学。
科学的美好,还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事业。它有点像它的一个产物互联网(Internet)——谁都没有想建造这样一个全球性的电脑网络,大家只是把各自的网络连通,不知不觉就把它造成了。科学也是这样的,世界上各地的人把自己的发明贡献给了科学,它就诞生了。这就是科学的实质。一种自由发展而成的事业,总是比个人能想出来的强大得多。参与自由的事业,像做自由的人一样,令人神往。现在总听到有人说,要有个某某学,或者说,我们要创建有民族风格的某某学,仿佛经他这么一规划、一呼吁,在他画出的框子里就会冒出一种真正的科学。老母鸡“格格”地叫一阵,挣红了脸,就能生一个蛋,但科学不会这样产生。人会情绪激动,又会爱慕虚荣。科学没有这些毛病,它也不予回应。最重要的是:科学就是它自己,不在任何人的管辖之内。
其实我最想的是:科学是人创造的事业,但它比人类本身更为美好。我的老师说过,科学对中国人来说,是种外来的东西,所以我们对它的理解,有过种种偏差:始则惊为洪水猛兽,继而当巫术去理解,再后来把它看作一种宗教,捶倒在它的面前。他说这些理解都是不对的,科学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的老师说得很对。我能补充的只是:除了学习科学已有的内容,还要学习它所有、我们所无的素质。我现在不学科学了,但我始终在学习这些素质。这就是说,人要爱平等、爱自由,人类开创的一切事业中,科学最有成就,就是因为有这两样做根基。对个人而言,没有这两样东西,不仅谈不上成就,而且会活得像一只猪。
(节选自王小波《科学的美好》,见《沉默的大多数》,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在作者看来,真正的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是因为:

A.不敢对煤球炉子炼钢进行验证
B.闭着眼说牛屎样的东西是好钢
C.“夫子曰”不同于科学道理
D.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没有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