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结合下列两幅图片及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雅尔塔会议上的丘吉
尔、罗斯福、斯大林
图二古巴导弹危机

(1)据图一指出当时的美苏两国之间是何种关系?结成这种关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图二指出当时的美苏两国是何种关系?这种关系使当时世界形成怎样的政治格局?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二反映了古巴导弹危机,这场危机是怎样解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合作与对抗角度,说说你对“冷战”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关系:联合、合作、联盟。主要原因: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侵略。

(2)关系:美苏对抗、美苏争霸。政治格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标志:苏联解体。

(3)美苏双方均做出了让步: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和轰炸机;美国解除对古巴的海上封锁,危机遂告平息。

(4)“冷战”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世界相对的和平;合作则双赢,对抗则俱败;世界各国应和平相处,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反对结盟,反对霸权主义等等。(类似亦可)

综合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福建“民安土乐业,……无凶年之忧”。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纺织、陶瓷、制茶、造船、冶炼、造纸、印刷等业都有长足的进步。宋朝廷大力鼓励商人出海经商,招引外商来华入贡、贸易。嘉祐年间(1056-1063年),福建对外贸易大增,“舶商岁再至,一舶连二十艘,异货禁物如山”。宋初虽严禁与高丽(今朝鲜半岛南部)、侯国(今日本)通商,但泉州一些海商仍以瓷器、丝织品等暗地私贩高丽。南宋时期,与福建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50多个。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福建地区对外贸易的特点,(2分)并分析其原因。(2分)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一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体制内”的因素有哪些?(3分)

材料三 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

(3)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3分)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