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二氯化硫(SCl2)熔点-78℃,沸点59℃,密度1.638g/mL,遇水易分解,二氯化硫与三氧化硫作用可生成重要化工试剂亚硫酰氯(SOCl2)。以下是氯气与硫合成二氯化硫的实验装置。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B、C应盛放的药品分别是                                     

(3)实验开始前先在D中放一定量的硫粉.加热使硫熔化,然后转动和摇动烧瓶使硫附着在烧瓶内壁形成一薄层表面,这样做的目的是                                

(4)实验时,D装置需加热至50—59℃.最好采用的措施是                          、如何防止E中液体挥发?                                

(5)F装置中干燥管内所盛物质是           ,作用是                      

(6)由二氯化硫与SO3作用生成亚硫酰氯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分)

(2)饱和食盐水(或水)  (1分)   浓硫酸  (1分)

(3)增大反应接触面  (1分)

(4)水浴加热,温度计控制温度  (2分) 将锥形瓶放人冰水中冷却  (1分)

(5)碱石灰(或固态氢氧化钠和生石灰);(1分)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E中并吸收残留的氯气。(1分)

(6)SCl2 +SO3 = SOCl2 +SO2 (2分)

题目分析:(1)装置A为制取Cl2的装置,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制取Cl2

(2)制取的氯气中含HCl、H2O杂质,分别用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除去。

(3)把硫粉变成薄层,可以增大表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4)低于100℃的加热一般采用水浴加热,使用温度计能更好的控制反应温度;在冰水中冷却可降低温度,防止生成物的挥发。

(5)尾气中含有未反应的氯气,二氯化硫遇水易分解,所以干燥管内所盛物质能吸收氯气和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水分进入,故选用碱石灰(或固态氢氧化钠和生石灰)。

(6)根据题目条件可以得出SCl2与SO3为反应物,SOCl2 为产物,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得出另一产物为SO2,然后可写出化学方程式。

单项选择题

喝茶


前回徐志摩先生在平民中学讲“吃茶”——并不是胡适之先生所说的“吃讲茶”——我没有功夫去听,又可惜没有见到他精心结构的讲稿,但我推想他是在讲日本的“茶道”,而且一定说得很好。茶道的意思,用平民的话来讲,可以称做“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关于这一件事,徐先生一定已有透彻巧妙的解说,不必再来多嘴,我现在所想说的,只是我个人的很平常的喝茶罢了。
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红茶已没有什么意味,何况又加糖与牛奶葛辛的《草堂随笔》确是很有趣味的书,但冬之卷里说及饮茶,以为英国家庭里下午的红茶与黄油面包是一日中最大的乐事,支那饮茶已历经千百年,未必能领略此种乐趣与实益的万分之一,则我殊不以为然。红茶带“吐斯”未始不可吃,但这只是当饭,在肚饥时食之而已;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中国古昔曾吃过煎茶及抹茶,现在所用的都是泡茶,冈仓觉三在《茶之书》里很巧妙的称之曰“自然主义的茶”,所以我们所重的即在这自然之妙味。中国人上茶馆去,左一碗右一碗地喝了半天,好像是刚从沙漠里回来的样子,颇合于我的喝茶的意思(听说闽粤有所谓吃功夫茶者自然也有道理),只可惜近来太是洋场化,失了本意,其结果成为饭馆子之流,只在乡村间还保存一点古风,唯是屋宇器具简陋万分,或者但可称为颇有喝茶之意,而未可许为已得喝茶之道也。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中国喝茶时多吃瓜子,我觉得不很适宜,喝茶时可吃的东西应当是轻淡的“茶食”。中国的茶食却变了“满汉饽饽”,不是喝茶时所吃的东西了。日本的点心虽是豆米的成品,但那优雅的形色,朴素的味道,很合于茶食的资格。江南茶馆中有一种“干丝”。用豆腐干切成细丝,加姜丝酱油,重汤炖热,上浇麻油,出以供客,其利益为“堂馆”所独有。学生们的习惯,平常“干丝”既出,大抵不即食,等到麻油再加,开水重换之后,始行举箸,最为合适,因为一到即罄,次碗即至,不遑应酬,否则麻油三浇,旋即撤去,怒形于色,未免使客不欢而散,茶意都消了。
日本用茶淘饭,名日“茶渍”,以腌菜及“泽庵”(即福建的黄土萝卜,日本泽庵法师始传此法,盖从中国传去)等为佐,很有清淡而甘香的风味。中国人未尝不这样吃,唯其原因,非由穷困即为节省,殆少有故意往清茶淡饭中寻其固有之味者,此所以为可惜也。

第二段中画线句子“颇合于我的喝茶的意思”指的是______。

A.时间长这一点上合于作者的饮茶之道
B.有自然的妙味
C.真正起到了止渴的作用
D.没有饭馆子的味道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