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0分)近年来国家软实力一词开始流行,软实力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所产生的影响力、感召力,以及国家形象等方面。请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了软实力的重要性,一些思想家和君主反对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的统治模式。请你举两例予以说明。(4分)

近代以来世界强国的力量来源

时期国家主要力量来源
16世纪西班牙黄金、殖民贸易、雇佣军、王朝来源
17世纪荷兰贸易、资本市场、海军
18世纪法国人口、农业、公共管理、军队、文化
19世纪英国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与信贷、海军、自由主义规范、岛国位置(易于防卫)
20世纪美国经济规模、科学技术领导地位、位置、军事力量和结盟、全球化文化和自由主义的国际制度
21世纪美国技术领导地位、军事和经济规模、软实力、跨国通讯枢纽
——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

(2)请阅读上表,按照力量来源对上述强国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2分)。简要分析18世纪法国的文化和19世纪英国的工业如何成为力量来源。(4分)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的中国,在西方眼里是“极其落后”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断定中国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家,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该学说更加巩固了关于中国处于停滞不变状态的观点,以致很长一段时期都没有人批驳他。1840-1949年西方流行着对中国的一种看法,即该国的贫困和劣政已达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在欧洲中心主义的支配下,中国几乎与“现代”、“进步”无关。同时西方担忧船坚炮利唤醒了这头雄狮会给自己带来威胁,巴不得中国一直沉睡下去。冷战时期很少有西方人到中国,对 * * 党统治的中国作出评估时,主观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故意把中国的缺点放大,“妖魔化”中国。冷战结束至今是世界重新观望中国的阶段,中国全面参与国际社会,把优势和缺陷全部展现给外部世界。西方的共识是,中国是正在崛起中的大国。软实力理论的鼻祖约瑟夫•奈指出中国软实力的崛起威胁美国,并呼吁美国遏制中国软实力的发展。

——摘自孙霞《西方“中国观”的变迁与中国软实力》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西方对中国看法的变化历程。(10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答案

(1)孔子倡导“为政以德”,孟子主张“仁政”唐太宗强调“存百姓”思想,都是提倡统治者爱惜民力,缓和社会矛盾,反对苛政。

孔子倡导仁和礼,希望人们自觉遵循道德准则,以稳定社会秩序。(4分)

(2)分类及理由(6分):

第一类为16世纪西班牙、17世纪荷兰:主要依靠殖民贸易和军事;

第二类为18世纪法国、19世纪英国、20和21世纪美国:依靠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实力(除经济军事等传统力量之外,还发挥了软实力的作用)。

分析: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进入高潮,促进了思想解放,在此指导下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 * 。启蒙思想还推动了欧美一些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2分)

19世纪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殖民扩张和殖民争夺提供了强大物质基础,同时凭借 “世界工厂”的优势,英国成为主导世界市场的中心。(4分)

(3)本小题10分,示例: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由于中国落后世界近代文明的潮流,加之闭关自守,西方人不能全面的观察,因此认定中国只是一个停滞发展的落后国家。近代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西方从欧洲中心主义出发,鄙视落后的中国,同时担心中国民族觉醒复兴危及其侵略利益,希望中国只是一只沉睡的雄狮。新中国成立后,与西方长期对立和隔绝,西方对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中国进行了诋毁歪曲,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国的发展。9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联系越来越密切,使世界能全面的看待中国。改革开放增强了中国的国力,使西方认识到了中国的崛起并担心危及美国的霸权地位。

上述材料表明,中国的社会变迁使西方对中国的看法不断发生变化;中西之间是否密切交往,是西方能真实、全面看待中国的前提之一;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也极大的影响了西方对中国的看法。

题目分析:(1)第一问,本题解决的突破口是正确的分析理解“软实力”的概念,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所以本题的答案要从文化、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方面分析归纳出本题的。

(2)第二问,有关于按照力量来源对上述强国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的问题,需要从材料中归纳出信息,多然后结合各国史实来分析。分析时要注意分类的合理性,要从时间这个阶段性上来分类,同时也要结合各国主要的发展方面来分类。有关于简要分析18世纪法国的文化和19世纪英国的工业如何成为力量来源的问题,需要从时间背景与国别来分析整理。

(3)第三问,本题解决的突破口在于对材料内容的分析理解。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需要学生有很高的归纳与整理史料的能力。材料中的“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的中国,在西方眼里是“极其落后”的”、“ 1840-1949年西方流行着对中国的一种看法,即该国的贫困和劣政已达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冷战时期很少有西方人到中国,……故意把中国的缺点放大,“妖魔化”中国。“冷战结束至今是世界重新观望中国的阶段,……西方的共识是,中国是正在崛起中的大国……”等信息是答题点。

单项选择题 A型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