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燉,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遇被妹,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

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珮环。椭狡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不有躬’,圣人诏我矣。”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其一也。 

(选自《袁枚全集》,有删改)

【注】①被妹:美貌女子。  ②椭狡:小器物。③惵然:不安的样子。④金夫:有钱有势的男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其持论快(透彻)

B.汉儒器而忘道(用泥做的)

C.江吟香素风义(重视)

D.圣人我矣(教导)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目往足欲随峨冠多髯者

B.偶有不可意皆以美徐公

C.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悉咨之,然后施行

D.卒不先儒所囿贤能之用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

②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

小题4:文中的帆山子是怎样一个人?根据文意,试作评析。

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D

小题1:①(2分)善于做学问的人,一定要推求(探究、探求)大道理而顺乎人的性情来实施教化。 ②(2分)(江吟香)怜悯他们没有后代,每逢寒食节,就备上饭食纸钱(祭奠)。

小题1:豪放不羁,表现在:思想不受束缚;臧否古人,率性而为,不受束缚;衣着随意;寄居在某人家时,偶尔有不如意(不适合心意),脸色马上就表现出来了。为人自尊、坦荡,表现在: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有仁爱之心,表现在:在死前,把他祖父、父亲的木牌位埋在先人的坟墓中,把玩物器具全都送给了亲朋好友。

小题1:题目分析:B组中的泥指的是名词作动词用,指拘泥,受限制,并不是泥的本意。

点评:解答这类习题的关键是日常学习的积累,同学们要多进行归纳记忆,如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这里的泥就是词类活用的情况。词类活用有以下几类:⒈名词活用为动词;2. 动词活用为名词;3.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三种情况。

小题1:题目分析:A项两个“而”都是表示并列的情况;B项第一个“于”是“对于”的意思;第二个“于”是“比”的意思;C项中第一个“以”是“把”的意思,第二个“以”是“用来”意;D项中两个“为”都是“被”的意思。 

点评:解答这类习题的关键是日常学习的积累,同学们可以对书下注解强化记忆,同时还可以进行归纳记忆,如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还要会活学活用,能在课外文言文中应用所学的知识。

小题1:题目分析:翻译这两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抓住重点的词语,善,善于(不是善良);务,一定;究,探究;义,道理;哀,为怜悯(不是哀痛);辄;就;具,准备。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不但要将重点词意思翻译准确,还要注意区分多义词,掌握常用虚词的用法,能直译的尽量直译,不能直译的就用意译,译词尽量与原文语序对应。

小题1:题目分析:从对帆山子的性格的直接描述中可以找到“性逋宕不羁”,这主要从对汉宋先儒的不同看法分析。再从他做客的习惯和对美男的态度分析。最后一段是从他临终前的做法和朋友对待他的态度的侧面表现他的性格。综合这些方面概括他的人物形象。

点评:概括人物形象首先要将古文读懂,知道文章内容,再按照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去分析,首先从文章直接的表述来看,再从内容上概括。可以从思想、行为、爱好、习惯等不同的方面分析。本题要求的是评析,所以可以从这些角度逐项分析。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人性的网络爆发(节选)

随着网民队伍的日益壮大,网民的成分和结构日益复杂化,相应地,网络中的 “网络哄客”,甚至带有点歧视性的“网络暴民”也在增加。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是那种推波助澜与幸灾乐祸式的“网络哄客”。它特指网络中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积极参与推动网络事件进展的网民群体。“哄客”们亲身参与网络事件,对现实社会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力,但这种影响并不总是正面的,有时起哄会使主流文化所认同的基本价值观受到威胁,有时一些事件甚至被恶作剧的“哄客”们引向歧路。在网络中,起哄精神被“哄客”们极大或最大限度地张扬,他们自身不用为自己的推波助澜的行为负任何责任,事件的发展结局也与自身没有任何利害关系。

“芙蓉姐姐”成为网络红人就要归功于“哄客”们的起哄。这些起哄的网民正话反说,名为赞扬实为讽刺,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间,在爱看热闹的中国网民中,这种自发的起哄竟起到了明星包装的作用,其包装效应之显著,恐怕连最擅长明星包装的港台娱乐界都自叹弗如。

其次,值得一提的是那种或者无事生非、或者自任卫道者的“网络暴民”。最近一段时间里,“网络哄客”中的一部分人突现出来,被《纽约时报》等海外媒体冠以“网络暴民”的“美称”。这些所谓的“网络暴民”们思想更激进,行为更激烈,对事件结局的操纵欲望更强烈,其中人性中恶的一面表现得更突出。

我们不用过分地紧张于网络中负面人性的爆发。应该注意的是,一方面,网络人性的爆发可以发挥监督现实社会中道德和法律的执行的作用,而且这个作用的力度正在迅速增强;另一方面,这种人性的网络表达可能会使人们形成一种巨大的思想错觉,以为那就是全体人民的发声。

但是,我们也不能过于轻视人性的网络爆发的影响力,应该积极参与并引导。这种网络中人性的爆发有可能是衡量人们对现实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耐受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成为社会危机的预警器。因此,管理者要有所作为,要积极管理。

当务之急是,应当倡导和发展“网络民主”,以此推动网络舆论步上理性的、法治的轨道。一方面,要进一步鼓励和发展多种形式的网络言论平台。通过论坛、博客等载体,让公众自由地发表观点。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和提倡网民道德自律等手段,推动网络法治化进程。让所有的网民都认识到,网络并非法外国度,仍然(也应该)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约束。只有这样才能扬善抑恶,使网络成为体现人性中善良的一面的天堂,从而使得网络社会的明天更加美好。

小题1:下列对“网络哄客”的解释,最准确的一句是 (  )

A.网络哄客是比“网络暴民”的思想、行为较为温和的社会群体。

B.网络哄客特指网络中那些惟恐天下不乱的、积极参与推动事件进展的网民群体。

C.网络哄客是指积极参与推动事件进展、喜欢制造恶作剧的社会群体。

D.网络哄客是指那些起哄精神极强、不用为自己的推波助澜的行为负责任的网民群体。小题2: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网络哄客”亲身参与网络总是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他们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B.“网络暴民”由一些无事生非者组成,他们人性中恶的一面表现特别突出。

C.网络中人性的爆发具有两重性,对此不必过分紧张,而应该积极参与并引导,使之步入理性的、法治的轨道。

D.我们应该加强网络法制建设,让“网络哄客”“网络暴民”认识到网络并非法外国度,仍然(也应该)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约束。小题3: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芙蓉姐姐”成为网络红人就要归功于“哄客”们的起哄,那么今后“网络哄客”也能推出其他网络红人。

B.“网络暴民”们思想更激进,行为更激烈,那么他们推出的网络红人的知名度会更高。

C.网络人性的爆发可以发挥监督实现社会中道德和法律的执行的作用,那么它就应受到普遍赞扬。

D.我们应该重视网络人性的爆发,从中可以了解人们对现实社会中不公平现象的耐受力。

单项选择题 B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