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24分)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阅读澳大利亚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澳大利亚某些地理要素图                  材料二澳大利亚降水分布图

材料三 艾尔湖为时令湖,湖中有水时,周围绿草繁茂,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湖泊“消失”时,宽阔的湖面上积上厚厚一层盐,周围草木全无,鸟兽绝迹。澳大利亚政府设想开凿一条运河把附近的海湾和艾尔湖联系起来,海水自动流向艾尔湖,使艾尔湖不再干涸。

(1)指出澳大利亚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的差异。(2分)

(2)分别说明甲乙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其原因。(6分)

(3)比较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与东南部沿海海洋运输业发展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4)澳大利亚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中西部草原地区,说明其发展的有利条件。(3分)

(5)你认为澳大利亚政府是否应该开凿海湾与艾尔湖间的运河?请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说明你的理由。(7分)

答案

(1)东部:流水作用 中西部:风力作用。(2分)

(2)甲:夏多冬少。原因: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和来自海洋的西北风影响,降水多;冬季受信风带影响,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3分)

乙:夏少冬多。原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3分)

(3)东南沿海较东北沿海更发达(规模和运量更大)。(2分)原因:东南沿海海水较深,适宜港口建设和海上航运,东北沿海有大面积珊瑚礁分布,海水较浅,不利于海上航运;东南沿海人口稠密,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对海运需求量大,东北沿海人口和矿产资源相对较少,经济规模较小,航运需求量较东南沿海小。(4分)

(4)气候干旱,草场面积广大;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地下水丰富,适宜用作牲畜饮水;无大型肉食动物。(3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

(5)应该(1分)。缓解当地气候干旱度(改善澳大利亚中部干旱的气候);风力侵蚀作用减弱;湿地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净化水体能力增强。(6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

不应该(1分)。大型工程对环境的危害具有不可预见性和不可逆性;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地下水的含盐量增加;沿途土壤盐渍化加重等。(6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

题目分析:

(1)东部地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地表径流丰富,流水作用为主;中西部地区为干旱半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风力作用为主要外力形式。

(2)甲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和来自海洋的西北风影响,降水多;冬季受信风带影响,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特点夏多冬少;乙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特点夏少冬多。

(3)从自然条件看东南沿海海水较深,适宜港口建设和海上航运,而东北沿海有大面积珊瑚礁分布,海水较浅,不利于海上航运;从社会经济条件来看东南沿海人口稠密,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对海运需求量大,而东北沿海人口和矿产资源相对较少,经济规模较小,航运需求量小,所以东南沿海较东北沿海规模和运量更大,更发达。

(4)此题要求考生分析大牧场放牧业发展条件,发展条件当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应该注意的是次提要求分析的有利条件。澳大利亚中西部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草场面积广大,地广人稀,土地租金较低,地下水丰富,含盐量较高,适宜用作牲畜饮水,而且该地无大型肉食动物,有利于放牧的牲畜生存。

(5)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既可以从需要方面分析应该开凿,也可以从不利影响方面阐述不应该,只要围绕一个方面阐述理由充分即可得分。生态环境的角度看,开凿海湾与艾尔湖间的运河可以缓解当地气候干旱度,湿地增加,生物多样性也会增加,水体净化能力增强,风力侵蚀作用有所减弱,所以应该开凿海湾与艾尔湖间的运河。(而开凿海湾与艾尔湖间的运河这项大型工程会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地下水的含盐量增加,沿途土壤盐渍化加重等,且对环境的危害具有不可预见性和不可逆性,所以不应该开凿海湾与艾尔湖间的运河。)

判断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