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陋室铭(10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请用“/”给划线句子划出层次。(2分)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2分)

有仙则( )         惟吾德馨(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小题4: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2分)

                                                                               

小题5: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2分)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出名  道德高尚 

小题1:(和我)谈笑的人都是博学的人,(和我)交往的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小题1:陋室不陋,因为主人品德高尚,就算是陋室,也不显得简陋。  

小题1:略   

小题1:题目分析:这几句的意思为“闲暇的时候,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经文,没有音乐的声音扰乱耳鼓,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的诸葛庐,西蜀的子云亭,有什么简陋的呢?”根据句子的意思原则,节奏划分为“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点评: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小题1:题目分析:(1)“名”在此为“动词”,意思为“出名”。(2)“馨”在此指“品德高尚”,不能理解为“香气”等意思。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题目分析:翻译此句时,注意“鸿儒为博学的人,白丁是知识浅薄的人”,还要补出省略的“和我”一词,同时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流畅性。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题目分析:这个陋室的主人是“刘禹锡”,从“环境、交往的人、生活情趣”等几个角度来分析出陋室主人“志趣高雅、品德高尚”,所以,判定“陋室”的“陋不陋”,关键在于“主人”的品德。

点评:解答此题,首先理解文章的内容,从主人的生活环境、情趣追求等方面来分析主人的品德,根据主人的品德来分析“陋室”到底“陋不陋”。

小题1:题目分析:本文主要讲的是“刘禹锡的陋室”,通过“陋室”的描写来赞美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崇高品质。所以,根据上联“品千古美文”相对的下联可以为“赏万代文人”。

点评:对联,是一种富含文化古典气息的文学形式,在近年来的语文试卷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内容由课内诗文涉及到各种各样课外知识。对对联不仅要求上下联结构、字数完全相同,而且还要求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以及内容相关联等。因此,给出上联要求写出下联可以看作是一种更严格的仿写。

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