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越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蔓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蔓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

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观点一:是偶然的。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

观点二:是必然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

合理性: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3)“略”

名词解释
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叹惜)

B.夫夷以近(平安)

C.而人之所罕至焉(少)

D.其孰能讥之乎(怎么)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于是余有叹焉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D.①其孰能讥之乎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字,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5分)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