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火山杨
鲍尔·吉原野
在人遭遇劫难之前,地球已遭遇过无数劫难,冰川、汪洋曾经覆盖地球。那些劫难无人知晓——人所能知晓的事情太有限了。山顶岩石里的贝壳化石细微地述说海洋的步履,沙漠里孤兀矗立的石块留下冰川的脚步。
在地球的劫难中,遭劫的并非地球,而是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
人所能目睹的地球劫难,大约只有火山爆发——地震只是人与人居的劫难——火山喷发之后,地表一片焦土,像我在五大连池所见到的景象。
来到这里,所见到的是如前所说的“一片焦土。”二百多年前这场火山爆发,把埋在山里的黑色玄武岩化为流水,喷射天空,尔后落地,形态如烧过的树一样,成了一段一段的焦炭。
石头从坑底排列到坑沿,块块充满死寂。密密麻麻的石块被火烧死了,匍蔔在地,没有声音,没有流水,没有青草。我们看到了地球当年的劫难和它永不愈合的伤口。
而大自然永不绝望,脆弱的是人而非大自然。离开火山口,在参观其他地方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勃勃生机。当年火山把玄武岩化为焰火狂欢之后,这些焰火洒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土地上,似焦炭。但在焦岩之上,我看到了萋萋青草,在这里邂逅了生命。我们驱车向前走,穿过了一大片树林。导游停下车,说这是一片火山杨。
火山杨?它们的脚底下就是石头的黑波浪,上面覆盖着薄薄一层土。这些树貌不惊人,纤弱不直。导游说:这里一根拇指粗的火山杨已经生长了几十年。一棵一米多高的火山杨,有几十米的根扎在地下岩石里盘绕。一米高的、拇指粗的树在地下有几十米的根,这让我惊呆。我想下车摸摸这些树。在火山景区,行人都不可以离开栈道,摸不到树。
它们成精了。树之成精,如人之成圣,是从轮回中转脱涅槃的达彼岸者。它的几十米的根是为了找到水,它自己就是一口井。当一棵树要这么难吗?命运让它在火山熔岩里当一棵树就要经历这些磨难。这些“小”树实际上都是老树。它们跟胸径五六十公分的树有一样的树龄。如果把人放到一个艰苦的地方,他也许会跑掉,但树跑不掉。它不仅要留在这里,还要站立,要活着。我想象这些“小”树在慢慢生长,夏日缺水,冬日是几个月的白雪严寒。对树来说,这没有什么好与不好。火山杨的幸运在于它不知道长在海南与江南的树是怎么活的。活得太容易等于活得太仓促,太快长粗长大,长完了一生。马丁·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里说的:“倘若存在就是生命,那就没什么问题,就没什么答案需要回答。”
是的,对火山杨不需要说什么艰难、致敬一类的话,它的存在就是它的生命。它的生命以及所有成败都在它的存在之中,在它的纤弱的躯干和与其他杨树看不出区别的叶子里。对火山杨而言,对静默的山峰、河流和小小石子而言,它们的存在集合了无法知晓的残酷与欢欣,而它们却像什么也没发生过。
就这样,这些葱绿的火山杨长在这里。我为树林没有小鸟陪它们有一点遗憾,但这不是问题所在。人说这里还有圆耳朵的小火山兔和细细的火山蛇。我觉得它们活得很壮烈,它们自己觉得活得很甘美。人永远了解不到大自然的内心。 (选自《文汇报》,2013年9月20日,有删节)
小题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树之成精,如人之成圣,是从轮回中转脱涅槃的达彼岸者。
(2)火山杨的幸运在于它不知道长在海南与江南的树是怎么活的。
小题2:本文的题目和描写主要对象均为“火山杨”,但文章为什么花了大量笔墨去写地球的劫难和火山遗址?请做简要分析。(6分)
小题3:请简要概括“火山杨”的特点。(6分)
小题4:为什么文章结尾说“人永远了解不到大自然的内心”?请结合文本内容做简要分析。(6分)
小题1:
(1)以人要成为圣人的艰难来类比火山杨生存的不易、历经的痛苦、在重生中获得的升华,表达作者对火山杨的崇敬和赞美。
(2)正是因为火山杨不知道别的树活得那么容易,不会感觉命运的不公,表现了火山杨立足于自己的生存条件而顽强成长的精神。
小题2:①引出本文的主要写作对象——火山杨(或为火山杨的出现作铺垫):②用生存环境的恶劣来反衬火山杨生命力的顽强;③更加突出在死寂的环境下见到生命的惊喜与对自然奇迹的赞美。
小题3:①外在特征:貌不惊人,纤弱不直;一米来高的树,却有几十米的根扎在地下的岩石里盘绕;生长缓慢,拇指粗的树已经生长了几十年等。②内在特征:它们不择环境而生、而活;经历了很多磨难,活成了精;活得很壮烈,并且自己觉得活得很甘美。
小题4:人类往往以“人”的价值观去理解自然,甚至带有功利心,觉得很多自然现象不可思议,就觉得火山杨活得太亏、不值得。其实,自然有着其本来的规律,事物存在就有着其存在的道理、意义,正如马丁·路德格尔所说的:“倘若存在就是生命,那就没什么问题,就没什么答案需要回答。”(3分)作者的话意在告诉人们要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同时也委婉地批评人在自然面前的功利和无知。(3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本题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即上下文,看看是在什么前提下说的,后面又作了哪些阐释;同时,对这些含义的表述要尽量充分,切忌言不尽意,说不到点子上。
小题2: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表现手法,涉及到行文的思路和结构。想一想写地球的劫难和火山遗址和写火山杨是什么关系,找到了这个关系就不难答题了。
小题3:
题目分析:注意到文体是散文,散文描写对象一般都要注意到形神两面。所谓形,即外在特征;所谓神,即内在特征。具体到本题上,即要对火山杨的特点进行筛选和概括,然后要作必要的分类,这样答题才条理分明,也不容易遗漏要点。
小题4:
题目分析:本题的出题点在文章的最后一句,这一句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所谓“千里来龙,到此结穴”。而这一句却又是非常含蓄的,会让人联想很多,应该会有不少的感慨和启发。所以在答题时,既要吃透原文的精神,又要能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