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小题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                  的一部书。(1分)

小题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2分)

(1)不亦乎             (2) 与朋友交而不乎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分)

答案

小题1: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小题1:通“悦”,愉快    真诚、诚实

小题1:(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与认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小题1: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实际生活中,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1:题目分析:此题要注意,不要漏写“他的弟子”,“言行”不要写成“言论”。《论语》的“论”,不是“言论”,是“编纂”的意思。

点评:本题不难,常识性问题,学生熟悉。《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有丰富的内容,教育、修养方面的精辟论述很多,要注意学习诵读。

小题1:题目分析:“说”字,千万不要望文生义,古文中通假字是常见的。“信”,一词多义,另有“信用”义(《陈太丘与友期行》)。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常见古文字词。古文一字一词,一词多义,学习古文要了解这基本常识。识记字词,要注意字词的写法和作法,注意它意义的变化。

小题1:题目分析:注意句中关键字词的含义,第一句中“知”为“了解”,“而”表示转折,“愠”为“怨恨”,“不亦……乎”是反问句式,“君子”在此句中是指品德高尚的人;第三句中“温”为“温习”,“故”,本义为“原来”,这里指“学习过的知识”,“新”指“新知识”,形容词名用,“可以”是古今异义,古文中是“可以凭借”的意思,“为”是“做”。

点评:本题不难,名篇名句,学生熟悉了解。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的几点要求:字词的意思要符合句子的内容,所以要注意词义的变化,如本题中的“故”“新”“可以”等词;句式语气要译出来,比如本题第一句的反问语气;译句要通顺,可适当的增删文字。

小题1:题目分析:注意不要把翻译句子作为本题的解答,问的是对些句含义理解后的“感想”,要结合自己的生活来谈。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对此句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此题拟题很好,把知识学习与道德修养的养成结合在一起,知识检测与素养教育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考为学的思想。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