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10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画线字的意思。(4分)
①沿溯阻绝 ②或王命急宣
③不以疾也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小题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答:
小题3:[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2分)
答:
小题1:.①绝:断 ② 或: 有时 ③ 疾:快 ④悉:全,都 (4分)
小题2:①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俊,山上草木茂盛,的确有很多趣味。
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4分)
小题3:[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2分)
小题1:题目分析:“绝 疾”根据语境即可推断出来。“悉”是文言文中意思固定的字。“或”是文言文中的多义字。
点评:做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题,一定要牢记课外考查看课内的原则。用心想一想,都能在课内找到这此词的影子,这样词语就不难解释了。但是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
小题2:题目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清荣峻茂”“ 谓”等。“清荣峻茂”一个字一个意思,即“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谓”译为“说”。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题目分析:根据[甲]文段中的“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知,三峡的山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在[乙]文中从前向后找相关语句,抓住关键字眼或语句,我们可以提取出“纤丽奇峭、亦可异也”等语句,另外“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的描写句写出了山的高耸。
点评: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