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e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H2和Fe(OH)3

B.Fe3O4溶于盐酸后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C.FeCl2溶液蒸干灼烧后得到FeCl2固体

D.FeCl3饱和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可制备Fe(OH)3胶体

答案

A.Fe与水蒸汽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Fe3O4,不生成Fe(OH)3,故A错误;

B.Fe3O4溶于盐酸生成Fe2+和Fe3+,其中Fe3+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红色物质,故B正确;

C.FeCl2溶液加热水解生成Fe(OH)2,进而被氧化为Fe(OH)3,分解可生成Fe2O3,故C错误;

D.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如加入NaOH,会生成Fe(OH)3沉淀,故D错误.

故选B.

综合

10分)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在图幅中部,用红色“==>”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总趋势。(1分)

(2)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下午,更神奇了。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

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                  ;作文中描述的降水,按成因划分属                 雨,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3分)

(3)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                ;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             。(2分)

材料二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在秦巴山区的十堰兴建了“二汽”。厂区分布在东西长32千米,南北宽8.5千米的二十多条山沟里。1981年,以“二汽”为核心的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成立。为了进一步发展,2003年9月,“东汽”总部迁至图9中乙地,标志“东汽”已全面搬迁。

(4)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东汽”从十堰搬迁到乙地的主要原因。(4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