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小题1:上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     。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是________(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翻译)                  (2分)

然往来视,觉无异能者。                       

小题3:文中说“技止此耳”,黔之驴的“技”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各用文中一个字概括);作者借黔之驴讽刺了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

答案

小题1:柳宗元(1分)  《小石潭记》(1分)

小题2:可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驴子),觉得它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似的。

小题3:鸣(1分) 蹄(1分)    外强中干(或:貌似强大,实则无能) (1分)。

小题1:题目分析:《黔之驴》的作者为唐代的柳宗元,我们还学过他的额游记散文《小石潭记》。

点评:阅读文学作品,不仅要了解其内容、思想感情,还要对基础知识进行识记,定时进行分类总结,以便形成一个知识系统。

小题2:题目分析:翻译此句时,注意“然是然而的意思,往来是来来往往的意思,之指代的是驴子,异是特别的意思”,翻译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的完整性与流畅性。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3:题目分析:“驴子的本领”根据第2段的内容“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与“驴不胜怒,蹄之”这些内容来分析“技”的表现,从驴的技中分析出“驴子外表强大但内在虚弱”即外强中干。

点评:解答此题,首先应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对驴子进行形象分析即可。

名词解释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