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井冈山根据地是毛 * * 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81年前,江海平原上的通海如泰地区也曾有过一支革命武装——红十四军。请回答:

(1)简述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背景。说一说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过程的大事。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探索出怎样的一条正确道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探究与思考:

材料一:毛 * * 为何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副研究员饶道良认为至少有五个原因:第一,这里地处湘赣边界,邻近粤鄂,影响比较大;第二,这里离中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广州比较远,反动势力比较薄弱;第三,这里受大革命的影响,各县普遍建立过 * * 党、工会、农会等组织;第四,这里山势险要易守难攻;第五,这里有自供自给的农业经济,便于解决部队的给养。——《星星之火映天红——记井冈山道路》(2011年5月14日新华社)

材料二:

注:红十四军活动区域主要在通海如泰地区。(指当时南通、海门、启东、如皋、泰兴、泰县、靖江、东台等八县,包括今海安、如东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支红色武装仅存在了数月。)

回答:与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有利条件相比较,红十四军的武装斗争在区域位置及地势上有哪些不利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三:

材料三:红十四军的失败,从中国革命的全过程和当时的全局看,是暂时的局部失败,正如这个时期绝大多数苏区和红军遭受的损失一样,是整个革命过程艰难曲折的反映。 * * 党人、革命群众、红十四军的广大干部和战士为祖国解放、为 * * 主义事业所表现的可歌可泣的英勇献身精神和光辉的革命传统,则是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的,值得我们歌颂的。——刘瑞龙《回忆红十四军》(江苏人民出版社)

回答:结合南通籍老一辈革命家刘瑞龙(1910——1988年)的论述,谈谈你在初步了解红十四军斗争后的感受。(不要摘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低潮。八七会议后,毛 * * 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后,以毛 * * 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毅然改变原定部署,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10月,毛 * * 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 * * 党的组织,建立革命 * * 和赤卫队。至1928年2月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成。

B、大事: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同毛 * * 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

(2)红十四军斗争的地区地处长江下游平原上,没有易守难攻的地理环境;离敌人的中心城市上海、南京都比较近;这里的群众基础也没有井冈山地区好不利于红军打游击。等等。

(3)从红十四军斗争的史实中,我觉得:中 * * 党人具有英勇无畏、前赴后继的英雄品质,我们继承和发扬他们为了祖国的解放、为 * * 主义事业英雄献身的革命精神和光辉的革命传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