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某校化学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一系列的化学实验活动。

请你参与实验并完成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测量锌与硫酸反应速率:把2 g锌粒放入锥形瓶内,通过分液漏斗加入1 mol·L-1稀硫酸40 mL,收集10 mL气体,通过记录      得到反应速率为x mol·(L·min)-1。实验开始时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2)乙同学用图2装置测定Na2C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①甲、乙两试管各有两根导管,用橡胶管连接对应接口后,倒置盛稀硫酸的试管,发生反应,放出气体,则固体混合物和稀硫酸应分别置于     仪器中(填仪器编号); 

②G管可以用化学实验室里的一种常用仪器来替代,这种仪器是   

③仪器甲、乙接口的连接方式如下:A连接  ,B连接   ,C连接   (填写各接口的编号); 

④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收集完气体后,丙装置读数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 

(3)丙同学与甲同学实验目的相同:用图3装置测定生成的CO2的质量,但该装置存在明显缺陷,从而导致实验误差,请你分析其中使测定结果可能偏大的主要原因              。 

答案

(1)反应时间 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若活塞能回到原位,证明不漏气,否则漏气

(2)①甲 乙 ②碱式滴定管 ③D E F ④上下移动滴定管,使左右两边液面相平 偏大

(3)CO2气体中混有水蒸气或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干燥管中

(2)为了顺利把稀硫酸倒入另一试管,首先应保持两试管中气压平衡,甲有两个气体进出口,而乙只有一个,所以甲是气体的发生装置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劝学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敌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病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同“缒”zhuì)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同“循”)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住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

  注:①说:说教。兑:悦。②堇( jǐn):毒草,根有剧毒。③遇合:师徒相遇而和洽。④畏:被拘禁。“无乃畏邪”中的“畏”,躲藏。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矣/彰:彰显、显著。

B.圣人生于学/疾:痛恨,厌恶。

C.使世乱、不肖主重惑者/益:更加,越来越。

D.遗理义,以要不可必/释:丢弃、抛弃。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先王之教,莫荣孝②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B.①师尊言信矣②知明而行无过矣

C.①上至于天子,朝而不惭②授书而习其句读者

D.①故师尽智竭道教②作《师说》贻之

3.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说明“劝学”和“劝师”的一组是(    )。

A.①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②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

B.①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②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C.①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②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

D.①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②凡说者,兑之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君、父母都希望臣下、子女做到“忠孝”,臣下、子女都希望求得“显荣”,而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学习。

B.作者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尊敬老师。“师尊”是搞好教学的前提,“胜理”“行义”是做老师的要务。

C.文章称颂“忠孝”“显荣”,并把曾点、颜渊和孔子作为尊师的楷模,这些都反映了本文作者的儒家思想。

D.文章提出“圣人生于疾学”,这无疑是对圣人“生而知之”的否定,也给唐代韩愈作《师说》以借鉴作用。

5.把文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