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八大山人

清·陈鼎

八大山人,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节选《八大山人传》有删改)

【注释】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②介:耿直。③攘臂搦管(nuò guǎn):伸长胳膊,执笔为文。④镒:二十两。

小题1:下列句子漏了标点,用“/”为其断句(两处)。(2分)

张 堂 中 如 清 风 徐 来 香 气 常 满 室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3分)

(1)写菡萏一枝(    ) (2)数十幅立(     ) (3)纸肮脏(     )

小题3:下列划线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多置酒招祗辱于奴隶人

B.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座右贤才人远矣

C.或洒敝帚辞军中多务

D.人爱笔墨安陵君许寡人小题4:翻译句子。(4分)

(1)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2)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

                                                                   

小题5:作者最后用一个“颠”字来评价八大山人,根据选文,你是如何看待八大山人的“颠”的? (2分)

                                                              

答案

小题1:(2分) 张 堂 中/如 清 风 徐 来/香 气 常 满 室

小题2:(3分)(1)曾经(2)完成(3)满

小题3:.(2分)C

小题4:(1)(2分)如果叶公见到了,也一定会大叫着惊慌逃跑的。

(2)(2分)即使陈放几百两黄金在他面前,他都不屑一顾(都不看一下)

小题5:(2分)八大山人的“颠”是他性情性格孤傲耿直(孤高傲世),聪明绝伦(才高艺绝),狂放不羁(恃才放旷)的表现,而不是真正的癫狂。(对“颠”的内涵分析、评判正确即得2分)

小题1:题目分析:主谓之间要停顿,所以在张堂中后停顿,如清风徐来是状语,所以也要停顿。

点评: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的意思,古代多用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多用双音节词,要真正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含义,再进行句读的划分。还要根据句意进行分析。

小题2:题目分析:(1)尝是曾经的意思,可联系未尝识书具。 (2)就是完成的意思,可联系,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3)盈:满。可联系热泪盈眶。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小题3:题目分析: A.多置酒招之的“之”是代词,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的“之”是的意思。B.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的“于”是在,贤于才人远矣的“于”是比的意思。

C.以都用用的意思。D.人爱其笔墨的“其”是代词,他的 安陵君其许寡人的“其”是强烈的语气,一定的意思。

点评:近年来,一词多义仍是文言文阅读的主要考点之一。考查方式为解释或辨析,题型以填空和选择为主。对于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

小题4:题目分析:(1)若是如果的意思,使是让的意思。走是跑的意思。

(2)虽是即使,顾是看的意思。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小题5:题目分析:从“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可以看出八大山人的“颠”性格孤傲耿直,聪明绝伦,从“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可以看出狂放不羁(恃才放旷)的表现。

点评:理解人物形象要根据人物具体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分析,从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中看出他们的性格特点。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人恒 / 故人庄                  

B.则无法家拂士 / 月色户  

C.后能改 /  徒步则汗出浃背          

D.人过 /  国

2.下列句子加粗词文言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必先其心志,劳其筋骨          

B.则无敌国外患者

C.公将之                        

D.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过艰苦的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阐述的思路,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 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翻译下列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