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选自《聊斋志异·狼》)
【乙】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一犬坐于前(狗)
B.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
C.谋分捉之,各登一树(捕捉)
D.意甚仓皇(神情)小题2:下列句子中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顷刻两毙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
C.乃悟前狼假寐乃舍此趋彼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久之不动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小题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4分)
小题1:A
小题2:A C
小题3:(1)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2)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小题4:略
小题1:题目分析:A.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
点评: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实词、虚词,尤其是其中的多义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遇到多义的文言词语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
小题2:题目分析:A、两个“而”都表示“却”;B、相当于“而” 用来。C、才 于是。D、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音节助词。
点评: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实词、虚词,尤其是其中的多义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遇到多义的文言词语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
小题3:题目分析:(1)“之”为“结构助词,的”;“几何”是“多少”的意思;“止”是“只”的意思;(2)“视”是“察看”的意思;“绝”是“断气”的意思。还要使句子翻译的完整性与流畅性。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4:题目分析:对于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无论赞同哪个的做法,有相应的理由在辅证即可。示例: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点评:这道题并不难,理解文章的意思之后根据题意的要求表述出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