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古文阅读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鲁:鲁国,现在山东省南部一带。    ②计无所出:想不出办法

③俄:不久    ④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⑤中截:从中间截断。     ⑥遂:于是

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划线字。(2分)

(1)不可入:                                  (2)见事多矣

小题2:翻译句子(2分)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小题3:概括这段文字给予你的启迪。(2分)

答案

小题1:(1)也  (2) 只是,只不过

小题2: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 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小题3:例: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小题1:

题目分析:“亦”在古文中是虚词“也”,现在也有沿用的;“但”是古今异义词,古文中意为“只”。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浅显,易于理解。解释古文字词时,解释文言字词,尽量将本义与句中的意思解释清楚,如果是活用,更要讲清楚转义,是多音节的,尽量以“字”为单位解释,一字一义。

小题2:

题目分析:将主要字词解释准确,“但”:只不过;“何”,为什么;“以”:用;“锯”,名词动用,“用锯子锯”,“中”:中间;“截”:断;“入”:进入。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明确。翻译文言句子,一要解释清楚字词义,二要注意句式与现代语言习惯的差异,三要符合原意,不可有出入。

小题3:

题目分析:这是一个讥讽故事,从故事中人物笨拙的行为即可分析故事要说明的道理,即做事不能死板,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改变自己的行为。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对故事比较熟悉,故事暗含的道理也比较容易理解。理解文中所讲的道理,首先要了解文章的内容写了什么,然后揣摩作者写作的意图,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问答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