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①在配制FeSO4溶液时常向其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和稀硫酸

②配制100 mL 1.00 mol/L的NaCl溶液时,可用托盘天平称取5.85 g NaCl固体

③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一般有放热或吸热现象,因此溶解的操作不能在量筒中进行

④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1/3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⑤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NaHCO3溶液冲洗

⑥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12.3

⑦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0.100 0 mol/L KMnO4溶液

⑧将铜先氧化成氧化铜,再与硫酸反应来制取硫酸铜

A.④⑤⑥⑦

B.①④⑤⑦

C.②③⑥⑧

D.①③④⑧

答案

答案:D

①为防止FeSO4被氧化和抑制Fe2的水解,在配制FeSO4溶液时需要向其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和稀硫酸,①正确;②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 g,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⑤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干抹布擦掉,再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NaHCO3溶液,⑤错误;⑥广泛pH试纸只能精确到整数部分,⑥错误;⑦碱式滴定管不能用来量取具有氧化性的KMnO4溶液,⑦错误;⑧将铜先氧化成氧化铜,再与硫酸反应来制取硫酸铜可以避免产生SO2,⑧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

改错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徐州扬州地区的发展,只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自东吴起经东晋到南朝,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当然六朝时期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进步的轨迹是不同的。总而言之,六朝时期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是由长江流域逐步推向珠江流域和闽江流域的;就长江流域本身而言,尽管长江上游地区在六朝以前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但在六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长江上游地区,原来经济水平较差的豫章地区又迅速发展并开始跟上。这样,整个长江流域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经济带,这与北方黄河流域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恢复与发展缓慢形成鲜明对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地区?试总结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情况。(4分)

(2)材料二反映了魏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2分)

(3)这一时期“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的原因是什么?(8分)

(4)这样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