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题。(15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治国》)注释:①奚:疑问代词,何。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字的意思。(4分)

或异二者之为:             斯人:             

必先                   民贫则乡轻家: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                                                                

B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翻译:                                                                      

小题3: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2分)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小题4:根据提示填空:(3分)

【甲】文中表明范仲淹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乙】文从                               两方面论述“治国之道,先安于民”。

小题5:【甲】【乙】两文在内容上的相同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

                                                                         

答案

小题1:或异二者之为:指上文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   微斯人:没有  必先富民 使……富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民贫则危乡轻家:  不安于,与安相对。

小题2: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不因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B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翻译: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小题3:凡治国之道, 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小题4:【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乙】民富则安乡重家民贫则危乡轻家

小题5:略

小题1:题目分析:“二者”中的这个“者”的意思根据语境来决定,此处为“两种思想感情”的意思;“微”此处为“否定词”,意思为“如果没有”;“富”是“使用用法”,意思为“使----富”;“危”与“安”相对。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题目分析:A、“以”是“因为”的意思;B、“是以”是“因此”的意思,“为”是“治理”的意思,“富”是“使----富”的意思;除了这几个关键字,还要注意整个句子在翻译时保持完整性。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题目分析:“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这几句话的意思为“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所以,标点应该为“凡治国之道, 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点评:文言句读常识既考查了学生的文言常识的知识掌握,又考查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

小题4:题目分析:甲文中能够体现范仲淹的远大抱负的句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乙文中从“民富则安乡重家”“民贫则危乡轻家”这两方面论述“治国之道,先安于民”。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文中切题的关键语句,结合整个故事的情节,从中得出感悟。

小题5:题目分析:围绕“治理国家要先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即以人为本”作答即可。 

点评:首先整体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抓住文章的相关语句做出切题的回答。“有什么不同”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注意根据分值分点做答,写出各自的认识(看法、特点)。

问答题 论述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