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沈复《童趣》)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①项为之                          ②喷以烟:                      

③与友行:                          ④入门不                     

小题2: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下车引之”中“之”字的用法不同的是(     )

A.昂首观之

B.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C.项为之强

D.使之冲烟飞鸣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答案

小题1:(4分)①通“僵”,僵硬 ②慢慢地 ③约定 ④回头看

小题2:(2分)B

小题3:(4分)①(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②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藐小、察、期、委”重点词都应翻译出。)

(本题考查课内文言文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字词句的掌握情况,意在引导学生加强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积累)

题目分析:

小题1:注意本题中古今异义字词和词义的变化,比如“期”,古义为“相约”,比如“强”,通假为“僵”。

小题2:回顾一下所了解的“之”有哪些用法,先判断例句中“之”字的用法,再判断选项中“之”的用法,

小题3:把关键的字词解释准确,“藐小”:细小;“纹理”指表面细微的纹路;“期”:相约;“委”:丢弃;“去”:离开。

点评:本阅读很容易,小题少,内容简单。要题是比较阅读,应该要出一与两文有关系的理解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多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姥爷家里充满了仇恨,大人之间的一切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加入了这个行列。

  后来从姥姥那儿我才知道,母亲来的时候,她的两个弟弟正强烈要求姥爷分家。

  母亲带着我突然回到这个大家庭来,这使他们分家的愿望更加迫不及待了。

  他们怕母亲向姥爷讨回她本应该得到的嫁妆。那份嫁妆因为母亲违抗父命而结婚被扣下了。两个舅舅一致认为那份嫁妆应该归他们所有。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些别的琐事,诸如由谁在城里开染坊,又由谁到奥卡河对岸纳维诺村去开染坊,等等等等,他们吵吵翻了天。

  我们刚到几天,在厨房里用餐时就爆发了一场争吵。

  刷地一下,两个舅舅都立了起来,俯身向前,指着桌子对面的姥爷狂吼,狗咬般地龇出了牙。

  姥爷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公鸡打鸣一样地叫

  “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

  姥姥痛苦地说:

  “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

  “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姥爷个头小,声音却出奇地高,震耳欲聋的。

  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背冲着大家,一声不吭。

  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抡圆了胳膊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

  弟弟揪住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喘息着、叫骂着、呻吟着。

1、上述材料中的“我”是文学名著《________》中的阿廖沙,这部书的作者是________

2、节选部分描绘了阿廖沙童年生活的环境,阿廖沙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逐渐成长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画线部分语言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