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现有0.1 mol·L-1的AlCl3溶液和0.1 mol·L-1的NaOH溶液,进行下面的实验。

(1)在试管中盛有上述AlCl3溶液10 mL,向其中逐渐滴入上述的NaOH溶液。

①加入10 mL NaOH溶液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加入30 mL NaOH溶液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加入35 mL NaOH溶液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生成沉淀质量最多时,需NaOH溶液___________mL。

(2)向盛有10 mL 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入AlCl3溶液,同时不停摇动试管,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至加入___________mL AlCl3溶液时开始出现沉淀,至加入___________mL AlCl3溶液使沉淀达最大值。写出上述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逐渐生成白色胶状沉状 沉淀量达到最大值 沉淀仅溶去一半  ②20

(2)开始看不出有沉淀  2.5  10/3

Al3++3OH-====Al(OH)3

Al3++4OH-====+2H2O

6H2O+Al3++3====4Al(OH)3

向AlCl3溶液逐渐加入NaOH溶液的现象是逐渐生成白色胶状沉淀,至NaOH溶液过量时,沉淀逐渐溶解。由离子方程式Al3++3OH-====Al(OH)3↓的量的关系可知,当加入30 mL NaOH于10 mL同浓度AlCl3溶液中析出沉淀量达最大值,又由Al(OH)3+OH-="===" +2H2O离子方程式可知,再加10 mL此NaOH溶液,沉淀完全溶解,即用去总量40 mL的NaOH,则Al3+完全转化为。符合总离子方程式Al3++4OH-====+2H2O。因此在加35 mL NaOH时,沉淀仅溶去一半。

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AlCl3溶液时,开始看不出沉淀〔Al3++3OH-====Al(OH)3↓〕,因此时碱液过量,Al(OH)3立刻溶于周围碱液中而成NaAlO2。由Al3++4OH-====+2H2O可知,用0.1 mol·L-1的AlCl3溶液达到0.1 mol·L-1 NaOH溶液体积的1/4时,原NaOH的OH-耗尽。溶液中Al3+全转为。所以(2)中用10/4 mL(2.5 mL)AlCl3时,OH-在碱中已消耗完。此后再加AlCl3,则进行下面反应:

6H2O+Al3++3====4Al(OH)3

可知AlCl3溶液刚超过2.5 mL就有沉淀生成。至符合原离子方程式Al3++3OH-="===" Al(OH)3↓时,沉淀最多,即10/3 mL AlCl3加入后,沉淀达最大值。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2.解释文中加粗词。

(1)类:_______________

(2)是:_______________

(3)夸: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